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自主车企业绩下滑现隐忧 品牌技术口碑是关键

2012年04月30日 08: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4月25日,以“创新 跨越”为主题的2012(第十二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正式对公众开放。本届车展以更多的参展车数量、更大的展览面积,以及更多的全球首发车数量等,再次成为全国历届车展之最。中新社发 富田 摄  

  中新网4月30日电(汽车频道 王槊)车企们近日陆续公布的2011年报再次证明,唯有可靠的技术和优良的口碑才是提升竞争力的根本。

  近日北京车展开得如火如荼的同时,2011年中国上市车企年报也悄然出炉。相比热闹非凡的车展,自主品牌车企的成绩表可谓哀鸿一片。一汽、比亚迪、江淮这三家上市自主车企2011年经营利润均下滑40%以上。其中比亚迪2011年净利同比下滑45.13%、江淮下滑46.88%,一汽轿车的下降幅度更是达到惊人的88%。

  车企利润下滑的背后是国内汽车市场增速的大幅回落和自主品牌整体市场份额下降。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1841.89万辆和1850.51万辆,同比增长0.84%和2.45%,增幅为13年来最低水平。而到今年1~3月,汽车产销量同比下降1.83%和3.40%,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降幅尤其明显,达8.1%。 自主品牌车企销量的下降并非偶然现象。尽管近年来自主车企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但仍有大量软肋存在使之无法与同级别的合资车型相提并论。如:1、技术含量不高,底盘和动力总成相对落后。可能是受了李书福当年“汽车就是沙发安上四个轮子”这句名言的影响,不少自主车型无论是外观设计、动力水平还是车身电子系统上明显不够先进。多数自主轿车(尤其是经济型轿车)还在采用成本低廉的扭力梁后悬、性能不高的低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和5速手动或4速自动变速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驾乘感受和燃油经济性;

  2、仍待提高的质量。不少自主轿车存在装配粗糙、结构松散、用料简陋的现象,一些时常出现的小毛病也常为车主诟病,从各大汽车论坛自主车的讨论区便可见一斑;

  3、缺乏品牌辨识度的外形和内饰设计。遍观全球各大成功车企,其汽车设计无一不在向家族化、特征化设计方向靠拢,很多车型仅看外观或是内饰风格便可辨识出品牌型号,而自主车企大多或者习惯于对市面上的成功车型进行借鉴仿制,或者不同车型设计者之间缺乏沟通,导致自家旗下车型风格差异过大,无益于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

  4、细节设计不足。很多自主车型配置很高,真皮座椅、DVD导航、天窗、自动空调,甚至座椅加热等往往只有豪华车才有的装备应有尽有,但在一些关键的细节之处,例如影响安全的车身侧气囊、电子车身稳定装置(ESP)等却时常缺席。尤其是ESP在自主车中装配的少之又少。例如当下自主车型的几个标杆作品——吉利帝豪EC7、比亚迪G6、长城腾翼C50等均未配备ESP,甚至连选配都没有,而奇瑞的高端车型瑞麒G6也只有19.98万以上的车型才配备ESP。

  与自主车型相比,尽管现在很多合资车也还在使用扭力梁后悬、四速自动挡,且无ESP,但由于其有更高的品牌效应、更多的服务网点数量和更好的产品口碑,使之仍能保证较好的销量。但如今的中国车市早已过了随便一个车型都有市场,只要便宜就卖得出去的时代。随着中国消费者对汽车行业认知程度的日渐加深,他们买车时最关心的已不再仅仅是价格,而是品牌美誉度、产品技术含量、耐久度、安全性、燃油经济性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考量,许多配置简陋的合资车也逐渐开始失去市场,这使得合资车企也走上拼配置、拼技术的路线,进一步给自主车企带来生存压力。

  根据此前全国乘用车联合会发布的数据,今年前两个月国内自主品牌车型占比为28.9%。尽管这一比率呈下降之势,但近30%的保有量仍说明自主车型在我国市场空间巨大,也说明有大量消费者乐于接受自主品牌车型。在这样的情况下,自主车企更应把重点放在提升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口碑建设上,拿出为人称道的精品车型,显示出对消费者的诚意,方能与合资车企正面抗衡,在中国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里占据更大份额。

【编辑:王峥】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