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最懂中国厨房 王旭宁央视代言中国实业
中新网4月26日电 二三十年间,从一台小小的豆浆机、一根细细的电缆、一匹薄薄的布料起步,三家小创业公司不改初心、持续用心、坚持匠心,成就了今天的三家行业领先企业:九阳股份、远东电缆、红豆集团,成为中国实业界的代表。
4月23日,上述三家企业的创始人王旭宁、蒋锡培、周海江,做客央视《对话》栏目,为中国实业代言。在中国实体经济遭遇人口红利衰减、GDP增速放缓的短暂困境下,在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的窗口期,共同求解中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之道。
实业源于生活
与周海江、蒋锡培半路出家、投身实业不同,王旭宁和实业的结缘最早,始于大学学习的电力机车专业。而理工科班出身的背景,在王旭宁后来进入实业界后,落地为对科研创新的重视。全球家电领域,只有豆浆机是中国人发明的,发明者正是王旭宁等人。
而起步于豆浆机的九阳公司,就是开拓创新的产物。创业23年来,九阳历经21次技术迭代,积累了2000多项专利,多次重新发明了豆浆机,从智能不沾、到文火熬煮;从五谷精磨,到超微精磨;一直到最新的无渣豆浆机。无渣技术,看似功能进步的一小步,背后却蕴藏着科技进步的一大步——与豆浆机对标的咖啡机,上市一两百年,仍然未能彻底消灭咖啡豆残渣。
在豆浆机的纵向进化升级之外,九阳还通过跨界融合创新,横向拓展产品线,把九阳从豆浆机的代名词,扩容为厨电品牌的代名词。比如,把太空技术民用化,打造出太空厨房净水设备,助力饮水健康;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厨电领域,打造出会炒108道大菜的智能炒菜机器人,帮助白领从繁琐的厨艺和无趣的洗刷刷中解放出来,免受油烟和洗碗之苦;把互联网技术嫁接到厨电领域,推动软硬一体化的互联网转型,打造厨电领域的“苹果”。
那么,科技创新的边界以及发展实业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王旭宁认为,“中国的实业其实是源于生活、改善生活,这也是我们做实业的初衷。”九阳23年的发展,内在动力是九阳发展实业的初心以及对科技创新的追求,外在动力,则来源于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截止2015年,累计1亿台九阳豆浆机,走到了中国人的餐桌上,改变了中国人的早餐习惯。
如果说第一代豆浆机是从无到有,从0到1实现了功能上的突破,接下来的23年,九阳则是从1到n,不断升级产品性能,提升用户体验。因为一代又一代的消费者,消费需求完全不同,所以,九阳产品必须随时进化调整,满足消费者越来越挑剔、越多元的消费需求。节目中,王旭宁展示了来自豆浆机一个小零件,是刚刚上市的九阳P10豆浆机的磨立方精磨器,正是这项首创的专利技术将豆浆做到无渣。
与西餐不同,中餐烹饪过程中,产生大量油烟。彻底消灭油烟,就是王旭宁的下一个目标。无论是中国人早餐离不开的豆浆机,还是无烟厨房的梦想,九阳这样的中国企业,才最懂中国厨房,才能更好的满足中国人的消费需求。
升级中国智造
虽然红豆、九阳、远东几十年坚守实业并不容易。
央视《对话》制作人陈红兵对此深有感触。他讲了个故事,有个企业家,有两个产业,一个产业是一个中等银行,一年一百亿利润,很轻松。还有一个实业,千辛万苦做到全球第一,一年战战兢兢8个亿利润。但是,这位企业家心中最为看重的还是实业。
对此,王旭宁也颇有同感。中国实业界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劳动力的红利正在消失,税收成本高居不下。一方面,需要国家出台更多的实业扶持政策;另一方面,实业界要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始终怀揣匠人精神,制造优质产品,满足国民需求。
“中国制造2025”战略是未来十年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其目标是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在这个升级转型的过程中,主导者是九阳、红豆等市场化主体,那么到底如何提升实业发展水平,实现实业强国之梦呢?
23年坚守九阳,为中国人打造更好的厨房,王旭宁从企业家的初心谈起,“实业要耐得住寂寞,要能够坚持住,但是坚持当中还要去寻找乐趣,把自己做的事要当做快乐的事情去做。”而乐趣,就在于通过不断进化的产品,满足国人的消费升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