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阶段,人民币汇率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6月19日,央行方面表示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人民币汇率改革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对国际金融体系有何影响,是否是迫于外界压力的被动行为,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长江学者、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和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少安。
人民币汇率制度包括两个层面
记者:从制度上,我们该怎样理解人民币汇率改革?
黄少安:人民币汇率改革实质上是汇率制度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重点是制度的合理化,不是人民币本身的具体升值或贬值问题。
作为一国的汇率制度主要包括:汇率形成的基本机制和国家对汇率的宏观管理制度。两个层面的制度还是有差异的。
前者涉及的问题是:一国货币定价的基本机制是什么?是计划定价还是市场定价。不管哪一种定价机制,都有一套具体的确定汇率的方式和程序,也就是我们说的汇率形成机制。目前中国的汇率体制的重点和国际上对中国汇率制度关注的焦点,正是在汇率形成的基本机制层面上。有一些国家指责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或过度对汇率进行管制,而实际上中国的汇率形成机制正在走向市场化,在已经实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基础上的进一步改革,必然意味着汇率弹性将更大,人民币汇率与美元的关系将进一步淡化。
另一个层面的汇率制度是国家对汇率的必要的宏观管理体制。在现代经济背景下,即使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价格机制完全市场化,也需要国家的宏观管理。当然这种管理不是管制具体汇率多少,而是要维护汇率市场的正常运转,保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防止或抵御非正常因素的冲击。
与汇率制度相关的是外汇市场管理制度和国家外汇的使用管理制度。这些制度虽然不是汇率制度的核心内容,也不是这一次汇率体制改革的重点,但是,与汇率形成机制及其改革是高度相关的,不能忽视。必须相应地进行配套改革。尤其是我国的国有外汇的使用管理,既要从一般的和基本的意义上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也要针对国家外汇“用于什么、谁来用、怎么用、是否用得好”等等,制定一套合理的规则。国家这么多外汇,都用于什么了,使用效率怎么样,得有向国民负责任的态度来制定相应的规则,得向人民有交代。
改革不是外在压力下的被动行为
记者: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汇率改革会对国际金融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黄少安: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无疑是涉及国际经济关系的,中国肯定要考虑国际因素,但是,不要把这一重大制度改革理解为是中国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外在压力下的被动行为,更不要理解为就是让人民币升值以缓解贸易失衡状况。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是主动的、战略性的,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重建将产生重要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破产后,美元实际上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美元发行的失控以及以美元为核心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失控是这一次巨大金融危机的根源。可以说世界各国都吃了美元的大亏。危机逼迫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必然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改变国际货币地位的格局,人民币相对地位提高是必然的,这可能会逐步影响美元的国际货币霸权地位和各国外汇储备的结构。
不要夸大汇改对中外贸易的影响
记者:汇改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会产生什么影响?
黄少安:现在的人民币客观地说处于相对强势地位,重新启动汇率制度改革,短期内人民币有效汇率将较快升值。因此,人们担心会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带来不利影响。影响肯定有,但是不一定都是不利的。
对中国出口企业和行业的影响是结构性的、复杂的,例如,对所谓“两头在外”的出口加工企业就是利好的,对大量进口原材料的企业也是利好的。对一些因为人民币升值而可能减少出口或亏损的企业,增加外部压力,甚至被淘汰,从宏观和长远看也不是坏事。再说,中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不是汇率,而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所决定的。中国出口的增长不会因为人民币升值而有根本改变,中美贸易失衡状况也不会因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而有根本改变。所以,不要夸大汇率制度改革可能导致的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的不利影响,美国等对中国贸易逆差的国家也不要把改变逆差状况过多地寄希望于人民币升值。 (记者 田丽)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