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5月1日起,广东省调整了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新标准平均提高21.1%。至此,珠三角的企业开始面临近30年来最严峻的“涨薪潮”。据了解,受本次“涨薪潮”影响,有七成企业被动加薪,有三成企业选择主动加薪。
面对珠三角这波影响广泛的“涨薪潮”,有学者表示担忧,还有企业扬言“内迁”“外迁”,更有危言指责大幅加薪会带来珠三角企业的倒闭潮。带着种种疑虑,记者深入不同企业进行采访。
人工成本增长过快,
代工企业压力陡增
在江西赣州,世界500强企业伟创力8万平方米的厂房正在进行最后的设备调制。8月底,作为首家来到赣州的“世界500强”企业,伟创力的电源生产线将投入使用。
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子合约制造服务商,伟创力已经在中国拥有25个厂区,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在深圳、珠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园区面积达100万平方米的珠海斗门工业园,是伟创力目前在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鼎盛时期有6万名员工在此工作。然而蔓延整个珠三角的“用工荒”和“涨薪潮”一直让管理层颇感压力。今年7月份,该园区普通员工的基本工资已经由935元上调到了1100元;同时日渐紧缺的土地资源也制约着珠海伟创力进一步发展。
相比之下,目前赣州的最低工资仅为660元,仅人力成本一项就降低了40%。伟创力珠海工业园副总裁付军表示,赣州工厂明年年初大约招1万名工人,另一个规模达3万人的项目也在筹划之中。
然而,伟创力不认为他们在赣州的项目是“外迁”,更否认企业因为面临加薪压力而投资转移。“伟创力企业主体在深圳、珠海等地,赣州只是整个生产王国中很小的一块。这是根据客户要求和我们发展的需求做出的局部的梯形调整。”付军说。
但正是由于这一小步“调整”,让珠三角代工企业嗅到了异样的味道。
继深圳富士康大举内迁之后,在东莞替惠普代工笔记本电脑的英业达在重庆的工厂预计11月进入量产阶段,而东莞另一家代工企业台达电子也与湖南达成协议,将在郴州新建生产项目……
“‘涨薪潮’带来人工成本增长过快,这是我第一次感到因工资支付带来的经营压力,我正考虑是否要往中西部迁移,反正厂房是租来的。”广东省开平市侪达制衣厂老板张毅生说,来料加工企业中劳动力成本占企业总支出的60%,目前生产40万件滑雪服的利润才相当于1998年生产6万件的利润,而新出台的最低工资标准一下子提升了约20%,使本已微薄的利润进一步压缩。他认为江西、四川等地劳动力比广东的便宜,交通还方便,有意转移到这些地方。
“对于很多广东企业来说,外迁属于扩张性外迁。”广东省外经贸厅认为,多数企业还是选择将企业总部及管理、研发、营销、财务中心留在当地,而将部分新增的生产能力外迁,真正将总部迁出珠三角的极少。
综合比较各种因素,
向“外”转移难如人意
“最近创信调整了广州、深圳两地生产线员工工资,其中广州员工调整的幅度达到25%。”广东制鞋的龙头企业、广东创信鞋业董事长吴振昌很明白,如果还要在广东保持庞大的鞋业生产规模,增加工人的工资必不可少。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