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渐壮大的亚洲已成为全球的主要经济动力源。该区域占世界经济的1/3(在1980年这个比例只有1/5)。根据目前的趋势,2015年亚洲经济实力将超越美国和欧盟的经济总量。亚洲还在脱贫工作上进展显著,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让成千上万的人脱离贫困,其速度在人类历史上也十分显赫。然而,不断增进的繁荣在区域内的分布却并不均匀。在亚洲的部分低收入国家中,人均年收入只有800美元。亚洲还有4000万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的环境中,他们的日均收入甚至不到1.25美元。
成绩
亚洲的低收入经济体可望成为下一波崛起的新兴经济体。这个乐观的预期来自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亚洲的低收入国家在脱贫致富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金融危机前的10年时间里,经济的平均年增长率接近7%,人均收入翻了一番。极端贫困人口从上世纪90年代的61%下降至今天的40%。在部分国家,贫困人口的下降速度惊人,例如越南的脱贫人数接近50%。同时,这些国家的债务/GDP比降至32%左右,外汇储备迅速积累,弥补了外部脆弱性。
第二,从近期的状况看,亚洲低收入国家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抵御能力明显更强。他们的经济放缓速度比亚洲新兴市场国家要慢,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有限。出口缩水也少于其他国家,因为他们较少依赖高价先进制造业和私人资本流动。反周期宏观经济政策也起到一定作用,包括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越南在内的低收入国家都采取了财政刺激政策。
第三,我们期待亚洲低收入国家GDP增长在明年反弹回6%以上,并在中期保持稳健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亚洲低收入国家融入区域贸易网络的巨大潜力。
亚洲经济过去20年保持高速增长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区域贸易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完善的生产网络通过技术转移推动了亚洲整体的经济成长。如今,亚洲低收入国家已跃跃欲试加入这个生产链条,并向更高的价值链端移动。他们应当能够更好地利用低廉的通讯来为出口服务,而非仅仅如从前的亚洲国家那样全部依靠制造业出口。
挑战
低收入国家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大多是无辜的受害者,现在他们还必须想办法面对一系列后果。他们没有在政策上犯什么大错,还一直致力于在政策和整体框架上自我进步。尽管如此,他们在贸易和资金流量上受到了双重的打击。在贸易方面,面向发达国家的出口市场有所萎缩;同时,外商直接投资(FDI)也没有回暖,侨汇缩水导致这些低收入国家在外部资金支持上严重受挫。
问题的核心在于,这些挫折对低收入国家很可能是长期的。许多发达经济体面临中期大规模财政削减,预计2015年国债/GDP比平均将超过120%。更糟的是,发达经济体的高失业率预计将下降得十分缓慢,这导致内需受限。他们还面对严峻的国内挑战,迅速的信贷扩张和相关银行部门的健康状况存在隐患,同时通胀压力在加大。从长期看,亚洲发展中国家还将面对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瓶颈,特别是在交通、能源和通讯等方面。
IMF的角色
国际社会应当时刻准备帮助低收入国家来应对这些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角色主要侧重于宏观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009年7月,IMF修订了对低收入国家的优惠借款条款。当附加贷款和补贴资源启动,到2014年年底前,提供给全球低收入国家的贷款将达到170亿美元,同时所有优惠借款在2012年前都将实行零利率。此外,IMF还增加了借款的灵活性,三个新的信贷安排已经建立:延展信贷(ECF)提供中期灵活资金支持;备用信贷(SCF)以应对短期和预防性需求;迅速信贷(RCF)提供紧急资金应对震荡。
帮助经济体达到宏观经济稳定是IMF的核心任务,而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来自双边和多边的监管。综合考虑宏观政策、系统性问题、跨国溢出以及宏观金融联系,我们因地制宜地为各个国家制定了双边监管计划。作为我们的跨国经验之一,我们为低收入国家提供新兴市场的案例作为借鉴,同时,我们希望引入一套专门针对低收入国家脆弱性而设计的方案。
“知识转移”这个概念并不引人注意,但它事实上非常重要。通过特别强调公共资源的管理,IMF的技术支持在强化机构和能力建设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亚洲低收入国家应当拥有其国际席位,更好地融入亚洲业已奠定的产业链条,并不断提升其在产业链上的位置。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个国家的政策,但国际社会必须伸出援手。发达国家应保持资金援助,帮助亚洲低收入国家克服全球气候变化等挑战,并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压力。IMF对低收入国家的承诺来自多条战线:借款、监管和知识转移。我们也可以努力确保低收入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并在IMF正在进行的治理改革中充分考虑。唯有如此,亚洲低收入国家才能不掉队,并能够分享区域的共同繁荣。(朱民)
参与互动(0) | 【编辑:孟欣】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