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对光明高管团队如久旱甘霖,但并不宽松的解锁条件也是一剂猛药,光明能否承受?
“我感觉自己像三国里的刘备,现在到得了荆州准备入川的阶段,绝对要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然后再缩小与前两名的差距。”见到记者,郭本恒开门见山,踌躇之志难掩。三年前,他就任光明乳业(600597.SH)总裁,暗下追赶蒙牛、伊利双雄的目标,而今天,这个目标并未变得更近。
9月27日,上海市国资委正式批准了对光明105名高管和骨干实行股权激励,共定向增发816万股,授予价4.7元,有效期5年,限售期2年,解禁期3年。
可以用“久旱逢甘霖”来形容这次股权激励对光明的意义。因为蒙牛、伊利等乳企在股权激励上早已走在前面。在郭本恒眼中,这是光明“入川”,与蒙牛、伊利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一个契机。
“我一看到这次股权激励的解锁条件,就觉得偏高,根据中国乳业的现状,光明想做到不容易。”乳业资深专家王丁棉说。
原来,上海市国资委在光明解锁条件上设置了并不宽松的业绩限制。第一个解锁期内,2010年、2011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不低于94.8亿元和113.8亿元,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9亿元和2.3亿元;第二个解锁期内,2012年营业总收入不低于136.5亿元,净利润不低于2.7亿元;第三个解锁期内,2013年营业总收入不低于158.4亿元,净利润不低于3.2亿元。
而光明的财报显示,2009年光明的年营业收入只有79亿元,增长率为7.94%,201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43.27亿元,增速为12.35%,虽然是上升趋势,但仍然低于解锁条件中的增长率。光明2009年的净利润率为1.5%,虽然在同行业许多企业亏损的情况下实现了盈利,但低于蒙牛4%和伊利的2.6%。
你或许想到了当年蒙牛与摩根士丹利签的对赌协议。从数字上看,要求蒙牛每年50%的增速的确比光明面临的挑战更刺激,但其实光明的难度更甚。蒙牛对赌时期的中国乳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消费者的喝奶习惯刚刚建立,对产品缺乏深入了解,乳企运作腾挪、制造概念的空间很大。如今,三聚氰胺将中国乳业推入低谷,消费者对国产乳品的信任度、忠诚度大幅下滑。
另外,当下蒙牛、伊利两家销售额200亿以上规模的大企业牢牢占据了中国乳业的制高点,对以光明为重点的乳企进行猛烈密集的炮火封锁。
更重要的是,虽然郭本恒力图改变光明的上海文化、小资文化,但光明整体的战斗力与“凶猛”的蒙牛相比,仍有差距。“抢占市场对于他们来说是进城,对我们是下乡,有着本质的差别。我们是中国乳业前三甲里做的最难的一家。”距离上次见郭本恒已近两年,从状态看,他仍然很不轻松。
2010年6月1日,光明又迎来了一个坏消息。在新出台的乳业新国标中,生乳的几个关键指标出现了令人吃惊的“历史性倒退”。例如,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每100克生乳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95%降到了2.8%;菌落总数则从2003年每毫升50万调至200万。“这几个标准与欧盟、美国、丹麦等许多国家的标准差距越来越大。”王丁棉说。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晔君】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