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家粮食局的数据显示,1~11月,国有粮食企业政策性粮食收购量,不到企业全部粮食收购量的1/3,同比下降66%。
国有粮食企业政策性购粮,会获得国家补贴,这些补贴往往占企业利润的八成左右。今年我国粮食价格走高,在增加国有粮食企业销售收入的同时,却也因为政策性收购量减少而使补贴相应减少。因此,在连续4年盈利后,继续减亏增盈的压力较大。
为了给企业经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国家粮食局表示,将争取继续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加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支持力度、新增产粮(油)大县奖励和新增农资综合补贴等资金。
国有粮企“四连盈”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座谈会上,国家粮食局副局长任正晓表示,1~11月,全国纳入统计的国有粮食企业实现统算盈利40.09亿元,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统算盈利35.89亿元。
这是国有粮食企业自1961年以来第4次实现盈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历史资料发现,首次盈利出现在2007年,当年实现盈利1.67亿元,之后的2008年实现盈利20.9亿元;2009年1~10月实现盈利35.31亿元。
“国有粮食企业的粮油业务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享受国家补贴的政策性业务,另一种是粮油加工等贸易业务。”业内人士介绍,由于今年小麦托市收购政策启动时间很短,且玉米没有进行托市收购,各地粮食部门积极指导企业灵活开展自主粮食购销,扩大经营量。
任正晓指出,国有粮食企业抓住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品种价格高走、稳走的市场机会,积极销售往年收储的粮食,粮油销售收入和毛利都有所增加。1~11月全国国有粮食企业销售粮食(贸易粮)3401亿斤,同比增加464亿斤,为企业减亏增盈奠定了基础。
政策性购粮大幅缩水
尽管国有粮食企业今年依然继续发挥着粮食收购主渠道的作用,但占比明显少于往年,政策性粮食收购量降幅尤其明显。
在贸易粮方面,1~11月全国国有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粮食2191亿斤,收购量占全社会收购量的46%。而国家粮食局去年1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10月,这一数据为2566.18亿斤,占比高达60.67%。
在政策粮方面,由于市场粮价上涨,1~11月国有粮食企业托市收购量大幅下降,政策性粮食收购量同比下降66%。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作为最主要的国有粮食企业之一,中储粮今年收购托市小麦的总量,几乎只占到往年的一半,对新季玉米的收购则处于暂停状态。此前农业部的报告也显示,今年托市小麦收购量创下了2006年国家首次执行托市政策以来的最低值。
“这对企业收入来源形成较大影响,继续实现减亏增盈的压力较大。”任正晓透露,多数国有粮食企业的购销经营活动主要是政策性粮食收储,政策性补贴收入占企业全部利润来源的80%左右,企业自主经营盈利较少。
企业减亏增盈基础的不牢固开始显现。从10月开始,全国国有粮食企业统算盈利同比略有下降,吉林、黑龙江、河南等粮食主产省经营状况有所反复。
对于托市粮收购量锐减现象,业内人士还担心,国家粮食储备的减少会加大后期利用平调、拍卖等手段调控粮油市场的难度。
国家粮食局:继续减税
不可否认的是,国有粮食企业能够在今年复杂的粮食市场形势下继续保持盈利态势,各种优惠政策出了大气力。
但基层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仍在,目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还有540多亿元经营性粮食财务挂账没有解决,每年仅利息就要支付30亿元左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比历史数据发现,截至去年10月,没有解决的经营性粮食财务挂账约为738亿元。
“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性粮油承储企业有关税收政策,继续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任正晓表示,还要加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支持力度,争取地方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给予重点产业化企业专项补助或贷款贴息。抓住国家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新增产粮(油)大县奖励和新增农资综合补贴等资金。
据了解,目前承担政策性粮油储备任务的国有粮食企业享受减免营业税、印花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优惠,今年前三季度,国有粮食企业税费负担同比下降15.5%。
同步播报
“提价”近600元 第三批国储糖全部成交
每经记者 李亚蝉 发自广州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了解到,第三批约20万吨的国储糖已经在竞拍当日(12月22日)全部成交,成交均价6866.56元/吨。
尽管相对第一批国储糖抛售时的疯狂局面,目前的新糖报价相对波动幅度小得多,但这批国储糖的竞拍均价却超过了10月22日的首批抛储,创下历史新高。
据悉,在上述约20万吨国储糖中,成交最高价为日照凌云海糖厂仓库的6950元/吨,最低价为山东星光糖厂仓库和阜新飞雪糖厂仓库的6760元/吨,竞拍均价6866.56元/吨。
在全国食糖价格处于高价的背景下,在最近的3个月里,国家已连续3次抛售3批国储糖,抛售总量约61万吨。
回顾此前的两次抛储,国储糖价格基本与市场走向一致。11月22日第二批国储糖抛售,恰逢糖市走低,该批国储糖成交均价约6300元/吨,比第一批降约400元。而第三批国储糖抛售价格高过首批国储糖抛售均价,创下6866.56元/吨的历史新高,较第二批国储糖的抛售价格抬高了近600元。
“随着传统‘两节’销售旺季的到来,食糖的市场需求加大,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紧张局面。”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分析,年终“两节”将至是推动糖价上涨的一大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从近几天产区食糖的报价看,广西和湛江均比较稳定,并多维持在7000元/吨以下,云南昆明的报价则基本处在7100元/吨左右的高位。据了解,云南地处边陲,由于路网限制,云南糖价此前多数情况下每吨报价多较广西要低100多元。
周思然称,目前进入新旧榨季交替时期,云南食糖库存空虚,供应量逐渐减少,急需新糖上市,因此与广西的价差会相应缩小,“而与往年不同的是,受不利天气影响,今年大部分云南糖厂已经推迟开榨时间,新糖供应不上,糖源紧缺,进一步加剧了云南食糖供需紧张关系。”
相关新闻
联合国特使:中国储粮超安全线两倍
每经记者 何珺 发自北京
昨日(12月23日),联合国食物权特别报告员德舒特(OliverDeSchutter)结束了为期9天的访华之行,并发布了此次访华报告的初步结论。
“中国的粮食储备已超过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所建议的安全水平17%的两倍,但人均可使用土地面积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德舒特称。
另一方面,德舒特也表示,耕地面积缩减,土地大面积退化,使得中国保持现有农业产出的能力面临威胁。“目前中国37%的土地在退化,人均可使用土地面积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森林补植方案的开展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自1997年起,中国已经丧失了820万公顷耕地,耕地面积的萎缩已接近18亿亩的警戒线。
德舒特特别强调了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性。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截至2030年,气候变化会使得农业产出下降5%~10%。要保持当前的生产水平,中国需要采用一种更可持续的种植方式,这种方式在中国云南省已获得试验成功。这一模式不仅关系到生态环境问题,鼓励小农户使用更少的投入,特别是合成肥料,也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整体盈利能力,同时防止粮食价格进一步上涨,降低中国的进口费用。
“如果粮食链的源头不在农田,而在石油、天然气等,那当这些资源的价格在几年后达到峰值时,很多国家的农业体系就会受到威胁,并因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德舒特说。 (何珺)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