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顾着菜篮子更想钱袋子 菜老板:做生意就像赌博

2010年12月27日 16:05 来源:今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经历了近期的菜价波动,北京城南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里,来自全国各地的“菜老板”依然从凌晨到深夜忙个不停。顾着消费者的菜篮子,更得想着自己的钱袋子,这让他们心里有些“纠结”。

  希望收入能稳定

  凌晨4时,孙继涛准时来到新发地,给他运菜的车也到了。家在山东烟台的孙继涛干蔬菜销售已经快7年了。

  一些家在附近的“散客”在孙继涛这里往往买百十斤的菜,孙继涛麻利地给他们报价、过秤、收钱。也有开着农用车成车买菜的,孙继涛就吩咐在新发地市场里雇的3个伙计装车。不用自己帮忙时,他就在旁边点上一根烟,倚着秤,拨弄着挂在上面的秤砣打发时间。

  孙继涛说,自己收菜时的价格是0.3元多一斤,卖出的价格在0.4元上下。除去各种成本,正常情况下,卖一车菜能赚1000块钱,但这钱要跟7个合伙人平分。

  可也不是每卖一车菜都能赚到钱。“今年收菜的价格偏贵,加上包装、运输、人工成本上涨,我们赔钱卖菜是很正常的事,但赔钱也得卖,因为菜在手里不变成钱就会变成垃圾。”孙继涛说。

  “去年白菜一度价格高,一季我就挣了10万块,但这10万块在口袋里还没等热乎,今年就全都赔进去了。”孙继涛说。问及赔钱的原因,孙继涛说他自己也不知道。

  “我要是知道原因就不会赔了。”他说,“我们做生意就像是在赌博,多少钱收菜、收什么菜、什么价格卖出去,这些全凭我的感觉和自己能得到的信息。”谈到未来,孙继涛很希望自己的收入能稳定起来。

  种菜成本还在涨

  秦皇岛市阜宁县的武建东两口子对卖菜这行也有类似的感受。新发地市场的姜蒜厅里,武家种的生姜已经卖掉了半车。

  提到一句时下的流行语“姜你军”,武建东两手交叉到胸前,不大高兴。自从这个“热词”在媒体上频频出现,鲜姜批发价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从每斤2.7元左右,一下降到1.9元左右,只用了半个月。

  “我这些自家种的姜还好,那些看到鲜姜价格上涨就高价收购的商户可能就要赔钱了。”武建东说,“不过,就算是自家种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论种地,武建东在老家是出了名的“好手”。他说:“种姜真得说是劳动密集型,可人工的价格在不断上涨。”

  他说,去年,雇人在地里干活的价钱是一个小时7块左右,现在一个小时9块钱还找不到人。不仅是人工,种子、化肥、农药等价格都在上涨,现在种一亩姜的成本超过8000元。

  “国家最近的政策的确能帮我们降低些成本,运菜车不收高速费,新发地市场也降低了入场费。”武建东说,“但我总感觉,现在的农产品价格是被低估的。”

  便民菜市进社区

  在新发地众多的“菜老板”中,来自河南的吴志广算得上是成功人士。1995年到新发地,他最开始也是用与孙继涛和武建东一样的方式卖菜。后来,吴志广开始经营特色菜,搬进了新发地市场的特菜大厅,生意也越做越红火。

  两年前,吴志广建立了自己的农产品公司,又开始与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共同进行新的尝试:把新发地搬到北京各个社区里。如今,100多家新发地便民菜店已经分布在北京的好几个城区。

  吴志广说,自己以前长途贩运蔬菜也是有时赔,有时赚。现在,从蔬菜基地调来的菜到了北京就被便民店“瓜分”,再以接近批发的价格出售,消费者吃上了新鲜又便宜的蔬菜,自己公司的收入也稳定多了。新华社记者 邹声文 华春雨 隋笑飞(据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