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由于物价走低,目前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的宏观政策基调,反通货紧缩意向明显盖过防通货膨胀意向。
近期,国内经济界围绕通胀话题有许多说法,其中不乏误导性的。最具误导倾向的说法之一,是说目前通胀并非中国独有,而带有国际性!由此给公众甚至地方官员的印象是,似乎全世界的物价都在看涨。而给地方决策层的误导是,似乎此次通胀与2007至2008年相似,也带有“输入式”特征。
事实果真如此吗?如若睁大眼睛看看中国之外的世界经济,尤其是那些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主宰地位的大经济体的物价,恐怕这样的结论就站不住脚了。
我们知道,“后冷战”以来全球经济的主宰者,首推“三大”工业化经济实体,即美国、欧盟和日本。就这三大经济体目前的价格水平及其走势来看,还得不出通胀的结论。
具体而言,直到最近的月份,三大经济体的物价水平,依然在极低的位置徘徊,并未有明显的上升。其中占全球经济总量四分之一强的美国,2010年11月份的CPI仅上升了0.2%,换算成年度通胀率,只有1.1%。其中能源之外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在截至2010年11月份的一年时间内,仅上升了0.8%,食品价格也仅上升了1.8%。
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亦即由16个国家组成的欧元区经济,11月份的年度通胀率也仅为1.8%。惟有英国通胀率略高于3.5%,但显然是个例外,带有“历史遗留”特征,因为此前长达一年多时间的衰退期间,英国的物价一直就不低。
至于工业化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亦即日本,原本就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威胁。2010年11月份通胀率仅为0.1%,几乎等于零。依然在过去十多年反反复复显现的通货紧缩区间。
由于物价走低,目前三大工业化经济实体的宏观政策基调,主要是货币政策,反通货紧缩意向明显盖过防通货膨胀意向。
撇开日本和欧元区不谈,单就美国来看,目前无论其价格走势还是宏观政策基调,都与中国恰成对照:美国担心通缩甚于通胀,各方似乎有个共识:一旦陷入通缩,便有罹患“日本病”的危险。
新兴市场国家则须直面实实在在的通胀。必须看到,一旦通胀不能在短期内给压下去,势必迫使宏观政策继续抽紧,而从紧的宏观政策则可能引出“滞涨”。
当然就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反通胀并不寂寞。还有其他“金砖国家”陪着,其中印度首当其冲,目前通胀率高达9.7%,这还是最近两年以来最低,最高时曾超过16%;其次是俄罗斯,目前通胀率为8.1%,与年初几乎持平;再次是巴西,目前的通胀率为5.63%。
但即便如此,由于“金砖国家”加起来总的经济规模远小于美国,对全球物价走势的影响更小,因此也不能得出全球面临通胀威胁的结论。
□赵伟(浙江 学者)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晔君】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