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央行官员:用利率市场化打通货币“堰塞湖”

2010年12月31日 10:20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29日晚在央行网站发表《价格总水平稳定与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文。文中说,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这样既有助于改变负利率状态,抑制通货膨胀,又能有效推进利率市场化,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他同时认为, “利率市场化可及时反映价格总水平的变化”。

  利率市场化为何要加快?在通胀预期日益强化的大背景下,利率市场化将起怎样的作用?

  “池子”说凸显金融环境复杂

  目前的货币政策环境如同“堰塞湖”。不久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池子理论”就让市场人士深感货币政策环境之复杂。现在通胀压力越来越大,原因是流动性过剩,过多的货币如同“堰塞湖”一般,上面洪水在涌入,如果不加以控制,商品价格上涨只能越来越厉害。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系教授刘荣茂认为,今年的金融形势非常复杂,央行已经六次提高银行准备金率,两次提高银行利率,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央行在稳健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下,做好紧货币、宽信贷的有机结合。但是,问题是负利率现象仍然在扩大,银行准备金率如果再一味提高,对控制通胀作用有限,但是如果一味依靠加息,又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这样,利率市场化就应运而生了。

  省中行一位部门老总则认为,“利率市场化是解决负利率状态的一个有效务实的措施。”从老百姓的角度考虑,如果通胀来了,一味依靠加息,房贷压力重的中低收入家庭就可能出现还债危机;一些优质企业也可能因为银行利息过高而造成经营压力,反过来又会把经济搞下去。所以,我们必须弄清楚通胀背后的成因再动手,利率市场化才能对症下药。

  抑制通胀又不伤害实体经济

  盛松成建议,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在贷款利率基本由市场决定的情况下,可允许存款利率向上浮动一定幅度。存款利率上浮可首先在具备了财务硬约束条件的金融机构中试点,逐步将加息预期转变为市场定价。这样既有助于改变负利率状态,抑制通货膨胀,又能有效推进利率市场化,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此,刘荣茂认为,实行利率市场化将有效抑制通胀,同时又不会伤害实体经济。

  刘荣茂说,实际上利率市场化这几年已经开始了,前两年房贷利率优惠就是市场化的一种体现,利率优惠是下浮,现在为了压制通胀,允许利率上浮也水到渠成。从银行贷款结构看,房贷占比非常大,提高利率将对抑制房价上涨将起明显作用。现在信用社、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全省首家农村小额贷款机构丹阳天工惠农公司在2008年就实行了利率浮动制。该公司经理尹双忠告诉记者,他们浮动利率在10%到15%之间,主要贷给个体工商户、种植户,涉农占比达到95%,开业三年来没有一笔呆坏账,自有资金从当初的6000万元已增资到3亿多元,“我们比银行灵活,虽然利息高,但手续简便,几天、几星期都贷,这是银行做不到的。”

  刘荣茂也认为,银行针对不同客户实行浮动利率、采用不同的标准,这本身也是市场需要。比如说,一些信用好的优质客户,银行仍然可以给予较低的利率;对中低收入家庭,前几年优惠利率房贷的仍然可以享受较低的利率,这就避免出现因利率过高导致难以还款的现象。省中行那位老总也认为,“这会迫使金融机构加快适应市场竞争态势的步伐,倒逼银行加快转型升级。”

  利率市场化不会导致热钱流入

  盛松成坦言,近年来,中美利差倒挂并呈扩大趋势。官方利率差额从2008年初倒挂64个基点不断扩大至目前的225个基点。市场利率差额从2008年4月开始倒挂,到2010年11月已扩大为153个基点。所以,理论界普遍担忧国内利率上升可能加剧国际游资流入。面对这种两难困境,我国中央银行在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中,既要考虑国内因素,又要考虑国际因素;既要关注短期问题,又要关注中长期问题。

  针对是否会加剧国际热钱流入,刘荣茂认为,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应该是最小的。第一,利率市场化与加息不同,加息是统一标准,而利率市场化则是针对不同客户。第二,利率市场化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以美国为例,存款利率只给予最高限制,而贷款利率是各银行自行设定,不是零利率。加上我国目前外汇实行管制,国际热钱不可能大量流入。第三,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突出位置,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记者 赵伟莉 沈国仪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