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物价的"涨"变为工资的"涨" 2011凭什么更幸福?

2011年01月03日 17:0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0年新年前夕,当新华社记者在各地搜集新年愿望时,“买得起房、读得起书、看得起病”是人们最朴素热烈的期待。2011年姗然而至,人们在同样的时刻发出同样的期盼。

  期盼周而复始。我们不由发问,2011年,“凭什么”会更幸福?

  走过2010,一个个富有戏剧性的“杯具”在挟持每个人的幸福感,于是,玩世不恭的调侃和深水潜流的焦虑悄然而生。

  一封广泛流传的电子邮件估算,月均工资1500元的中国蓝领工人,如果放弃周六日休息,要从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开始攒钱,才能在北京购买一套现价300万元的住房。

  一项 “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观念调查”显示,物价已成当前城市居民关注度最高的热点问题。而最近央行的一份调查显示,公众对物价上涨的不满意度达到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一份《2010—2011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显示,近七成人对中国的食品“没有安全感”。对于为什么不安全,受访者选出企业和生产个人丧失道德底线等三大主因。

  犹如渴盼第一场冬雪,每一个干涸的心灵都在默默呼唤,盼望“幸福”和“尊严”的洁白雪花,尽快在2011年温柔洒落,铺遍角落。

  2011,有些力举值得期盼,有些突破值得期许。

  或许可用“突破性进展”来描绘2011年的收入分配改革。从政府工作报告到“十二五”规划建议,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一点异常明晰:通过收入分配改革实现“国强”到“民富”的转变已成当务之急。上调工资水平,深入调整个税,加大打击不法收入,三方向发力,旨在打一剂“增收”的强心剂。

  或许可用“扎实推进”来描述2011年的民生保障举措。2011,明确大幅增加的支出有:教育投入、农民和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医疗机构、社保投入、保障房建设和水利建设。其中住房城乡建设部通知,2011年计划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1000万套,相比2010年新增420万套,且公租房将占主要部分。

  无论是靠增收提升消费能力,还是靠保障改善消费环境,鼓舞人心的数字和光鲜亮丽的承诺的确能提高期待值、增加安全感。但最终,人们的幸福感仍要落脚于实实在在的感受——只有当年度汉字从物价的“涨”变为工资的“涨”;当“广厦千万”真正取代“蛋形蜗居”;当津津乐道的不再是漂亮的GDP而是如何漂亮地减税,文件中的“尊严”才能化为内心的认同,幸福感也才能真正降临。(记者 舒静、金小茜)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