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又到新年,正是展望时光。2011年作为“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对于今后几年中国经济发展无疑具有承上启下的特殊意义。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列车正在快行道上学会“转型”,学会行驶得更加从容稳健。本报从即日起,推出一组新年经济观察特稿,力图从去年中国经济发展轨迹中蠡测2011年中国经济运行态势,为读者了解中国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一份参考。敬请关注。
元月1日至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牧区看望各族干部群众时表示:中央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物价,我们还将把稳定物价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
而在几天前的12月26日,温家宝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播间参与特别节目《重返灾区——中国之声温暖行动》时表示,中央完全有能力控制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将继续加大力度抑制房地产投机,有信心让房价回到合理价位。
种种迹象表明,通胀压力仍然是今年无法摆脱的桎梏。
特别是本轮物价上涨的态势,甚至创新了“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玉米疯”、“辣翻天”、“糖高宗”、“煤超疯”等词汇。
中央政府显然也注意到这个事实。在前不久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将“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宏观经济政策最为权威的风向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再次强调了国家调控物价的决心。
密集的政策以及高层的频繁表态,对2011年来说,似乎通胀的阴影会小得多。
无法否认的通胀压力
对于物价上涨的直观感受,使得物价成为2010年最让老百姓紧绷的一个词汇,甚至2010年的十大关键词之一便是“涨时代”。
2010年11月,国内CPI为5.1%,创下两年多新高,当年1-11月CPI同比上涨3.2%,已超过年初设定的3%水平。其中,食品价格上涨成为今年CPI飙升的主要原因,特别是7月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及住房价格上涨较快,也使得老百姓感受尤为深刻。
日前央行公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更能说明其严峻性:居民对物价满意度创下此项调查实施以来(1999年第四季度)最低点,73.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
而此前,央视“经济半小时”通过对100位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73%被问者认为当前中国的通胀比较严重,有15%人认为已经非常严重。
事实上,本轮通胀的原因是有多方面原因。谈到国内因素的时候,不少经济学家认为需要探讨货币方面的因素。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物价上涨归根到底还是货币问题。“我们这几年整个货币供应是非常充裕的,特别是2008年为了战胜世界金融危机,全世界都是用超发货币的办法增加流动性来对抗危机,2009年,我们发了10万亿信贷,M2增长速度是27.7%。市场上流通当中货币大增加导致价格必然上升。”
此外,2010年8月份之后,受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菜价等供需出现缺口,加上通胀预期的影响,造成惜售甚至投机性需求增多的情况,也引起价格上涨。
从国际因素来看,美国坚持弱势美元,利用量化宽松政策刺激国内通胀。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处在美元本位的边缘地带,必然受到流动性冲击的影响。
会否演变成恶性通胀
事实上,不少人仍然担心今年会否出现高通胀,甚至会否演变成恶性通胀。
“如果能够稳定通胀预期,针对导致通胀的各种国内外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比如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防止流动性过剩,控制市场秩序,保证居民收入增长等,2011年的CPI应当可以控制在4%左右。”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预测。中金公司则分析,2011年通胀将是前高后低的走势,CPI将从年初的4.5%-5%的水平降到年尾4%以下。
回到央视“经济半小时”的那项调查,有37%左右的人认为今年中国经济最有可能是高增长、高通胀;有28%左右的受访者认为,低增长、高通胀;有27%左右的人认为,有可能是高增长、低通胀;仅有8%左右的人认为,中国经济的走势有可能是低增长、低通胀。
对于稳定通胀预期,政府也接连出台了政策,期望通过组合拳的方法让老百姓重新恢复信心。自国16条以后,年前央行宣布自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0年第四季度例会也决定2011年要认真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政府领导人的表态也给了一针强心剂。温家宝在回答听众提问时表示,第一,我们已经连续七年主要农产品获得丰收,这是稳定物价总水平最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二,我们连续六次提高准备金率,两次提高利率,其目的就是要减少市场的货币过多的流动性,使其保持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合理水平上;第三,我们采取了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来支持生产和流通管理市场。譬如,我们开辟绿色通道,减免税费,同时我们还抑制囤积 居奇,保证物价能够不受这些过度投机的干扰。
“政府出台的这些措施对于稳定通胀预期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不过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左小蕾称。
稳定通胀预期是关键
事实上,查阅历史数据,2007年和2008年初,国内CPI也持续数月高位,甚至一度高达7%以上。2008年2月、3月、4月更冲高至8.7%、8.3%和8.5%,远高出目前5.1%左右的水平。而在2009年,CPI全年增长为负数,全年CPI比上年下降0.7%。
相比之下,尽管公众身边充斥着“2010年11月CPI同比上涨5.1%,涨幅创下近28个月新高”的新闻,其实客观地从数据对比来说,并没有特别明显的高涨幅。“这类说法都有些情绪化的表达在里面。”左小蕾对本报记者表示,通常经济恢复增长的时候,会出现物价上涨的情况。
其实,真正触动公众敏感神经的原因是,由于CPI再度从谷底进入加速上升通道,且各界通胀预期较大,很多消费者对物价上涨的心理压力日渐增加,对物价变动更加敏感。而且很多公众还担心,物价上涨的幅度超过或者接近收入增长的幅度。
“2011年最重要的任务是稳定通胀预期。”左小蕾说,当务之急不是去猜测通胀程度,而是政府如何能够针对引起本轮通胀的各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将通胀预期控制在一定水平内。
就连总理温家宝在回答听众提问时也宽慰道,“通胀预期比通胀本身更可怕”,在有通胀的时候,一定要建立起信心,充分认识到我们的有利条件,并且及时采取有力的果断的措施来平抑物价。
对于如何稳定物价,姚景源建议,结合近期国务院出台的16项稳定物价的措施,必须采用“组合拳”的办法来应对:一是保量稳价,从生产、流通、储备、进出口各个环节增加供给量;二是要千方百计降低流通费用;三是要完善补贴制度;四是要维护市场秩序,避免许多破坏正常市场的信息散布。 记者辜璟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