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曹女士则是典型的环保主义者,她坐地铁就是为了“低碳生活”。曹女士对记者说:“当低碳这个词语成为环保的主流,节能减碳成为了新的生活时尚。我很支持‘少开车多坐地铁’的活动。环保的口号无处不在,而真正能以行动坚持的人相对来说少了很多,搭乘地铁是用最实际的行动开始低碳生活。每天开车上下班,白天在办公室坐一天,人都僵硬了。而坐地铁则必须要步行一段时间,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能为环境做一份贡献。”
80后小吴来到北京这个城市已经有三年了,时刻充满着好奇心的她每次坐地铁都有新感受。她说:“我每次搭乘地铁都感觉每节车厢里面都是个小世界,你可以感受日常人们的生活气息,也可以在观察中获得很多启发,也感受到了中国社会在不断进步中,人们出行越来越有秩序,人与人之间也越来越多地为他人考虑。近几年一直倡导的‘左行右立’就在逐步体现出效果,很多人都可以自觉地做到这一点,为他人提供方便,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时间,你乘扶梯的时候突然发现不小心站到了左边,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小吴认为,这些细节对社会整体公益道德的培养和对整个社会的文明建设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不过,经常往上海出差的小吴也总结了一些她认为北京地铁可以学习的地方:北京地铁站只有很少几个站有少量象征性的座椅,上海地铁站不仅每个站都有座椅,而且数量很多,乘客候车时可以坐在椅子上休息。北京和上海都是流动人口有数百万的大都市,在地铁站设置座椅能够体现出这个城市的人文关怀,这其实是一张非常漂亮的城市名片。而且,上海地铁每一节车厢两头都有电子显示屏,能够显示前方到站的站名,这一点不仅对外地人尤其重要,这也能显示出了一个国际大都市的气度。
全面亏损如何管理
地铁的盈利模式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不过,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共性天然地高于商品性。从世界范围来看,地铁也大都被作为一项改善交通生态的公共产品,而非纯粹用来赚钱的商品。以北京市为例,市政府每年财政补贴约20亿元,将地铁票价降至全程2元,其目的就在于鼓励市民多乘地铁出行。
事实上,地铁已经成为北京、上海这样的国内超大型城市的交通动脉,不但每天快速运送着数以百万计的人流,而且也改变着城市发展的轨迹。
城市化发展专家郁鸿胜教授说,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其发展已经与地铁密不可分,地铁延伸到哪里,哪里的经济发展和城区建设就会跃上新台阶,成为城市发展新驱动器。这几乎是世界地铁发达城市共同的特点。
上海的张先生有个同事住在2号线沿线,到达上海虹桥枢纽仅3站地,从上海家里出门去杭州,搭乘地铁后换高铁,只需1个小时的时间。而从家开车或者坐班车去上班,正常情况也要1个多小时,遇到堵车会超过2个小时。地铁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让人们摆脱了地理上的对人的限制,人们可以利用周末等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到周边城市休闲旅游一下,给人们增加了更加广阔的视野。
地铁专家们认为,地铁占用土地资源较少,往往以利用地下空间为主,同样交通量的占地,地铁仅是公路的1/5至1/8。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单靠扩大道路供给,服务于小汽车交通,既不可能也不可取,超大型城市解决交通出行问题唯有依靠发展城市集约化的轨道交通,这已是全世界的共识。
专家同时也指出,目前国内城市地铁快速发展,也带来不少挑战。地铁超常规发展,一方面是运用了先进的建设科技和方法提高效率,但不得不看到的是,由于建设周期短,尤其是新线开通前的列车、信号、客运服务的调试时间特别短,致使新线投运后各类设施还需“边调试边运营”,难免出现一些故障。其次,由于地铁网络化发展带动市民对地铁依赖度增强,造成客流急速上升,在大城市中地铁供需矛盾依然明显,拥挤、超载也直接影响地铁正常运营。
未来,中国各大城市加快发展城市地铁系统,缓解城市交通已成为大趋势。然而,地铁造价高,且短期内很难实现盈利将考验要修建地铁的城市特别是二、三线城市是否有能力支付后续不断的巨额亏损,这一世界性难题恐怕将成为更多中国城市管理者的新课题。 记者 刘书艳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