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十二五”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异军突起

2011年01月10日 08:44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目前,中国区域经济东中西协调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国家主导下的区域发展版图修订已经清晰,接下来所期待的便是区域增长格局的重大转变。然而,要实现或者推动这种转变,则必须打造出区域经济增长新动力

  区域经济发展正遭遇到了新困惑新考验,这也成为“十二五”期间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广东省为例,目前广东的工业化进程已进入中期发展阶段,而珠三角地区更已进入工业化成熟期发展阶段。于是,如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失衡的区域经济结构,既限制了珠三角作为发展引擎的动能,也难以改变相对落后地区的现状。

  当广东都有“西部问题”的时候,中国的“西部问题”所凸显的东西发展失衡更为严峻。因为,几乎东南西北中的所有区域都有同样的“西部问题”。

  经济发展遭遇“西部问题”

  根据广州市统计早些时候的预测,广州2010年GDP将突破1万亿元,这约等于埃及、菲律宾、匈牙利或者新西兰全国的GDP总额。据悉,广州将是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加入“GDP万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城市。

  以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富可敌国”的气势,证明了一个发达的区域经济圈的形成,这里创造了广东速度与经济发展的奇迹。然而,富裕发达的广东不仅存在贫富问题,贫富差距扩大化始终伴随。

  该省政协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目前珠三角人均GDP相当于山区的4.04倍;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0年的2.67:1(以农民纯收入为1)扩大到2009年的3.12:1。主要集中在粤北和东西两翼地区的贫困村,至2009年底仍达3409个,相对贫困和没有稳定脱贫的贫困户高达70多万户,共计316.5万人。目前全省居住泥砖茅草房的仍达225.6万户(其中茅草房7万至8万户),如果按2004—2007年改造15万户的进度计算,至少还要50年才能全部改造完毕。

  在经济实力强大的东莞,记者穿过一个个工业园区、批发市场,去寻访茶山镇一个正在开发中的古民居村落。随着目的地的临近,街道两旁的人流车流越发稀少起来,跨越广深铁路线之后,农村包围城市的景象出现了。仅仅一条铁路的分割,这里居然就是被当地人称作“西伯利亚”的那个地方,相比背后的繁华城镇,这里的确显得荒凉。

  高速发展的珠三角地区,事实上难以回避区域发展失衡的问题,即便珠三角城市,几乎都有“落后地区”的困扰。经济总量在该区域中靠后的珠海市,现在开始举全市之力发展西部,因为珠海西部与现在的珠海主城区发展相差悬殊。

  不过,这里毕竟处于珠三角,绝非广东的贫困地区。一个相关数据表明,2009年广东县域GDP仅占全省的16.9%。在地域更广阔的粤东西北地区,受“距离衰减律”作用,经济发展与珠三角地区差距较大,发展相对滞后。事实上,广东区域经济一直由珠三角地区“单极驱动”,珠三角独领风骚的发展格局,恰恰描述了区域内发展的不平衡特征。

  国家出手重构经济版图

  10年前的“西部大开发”是一种标志性的转折点,解决区域经济失衡已经到了国家非出手不可的地步。

  其中的背景是,纵使国家扶持政策不断,但长久以来累积的因素,以西部为代表的不发达地区先天不足的区位劣势,维持了发展差距的长期存在。尽管地区间经济增长速度差距趋于缩小,但是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而且追赶的难度不断增大。

  更为核心的问题是,区域经济中以行政区为板块的发展模式被持续地强化,地区间无序开发与恶性竞争,成为一种持久的消耗战,非均衡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

  对于实现了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改革开放而言,这只是战术手段的落实,要实现战略目标上的“共同富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亟待变革。

  改变发展的不平衡,必须由国家层面的区域协调体制来完成,于是,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的“区域规划”的密集出台,这种景象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

  2009年无疑是区域经济政策调整最密集的一年。这一年,为实现西部大开发的继续推进,涉及新疆、宁夏、广西、陕西、甘肃等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政策继续得到完善。北部湾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一一出台实施。接踵而至的是东北也站上了“全面振兴”的起点。“中部崛起“随之跟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也正式公布。

  与此同时,东部的改革开放开始向纵深发展。一方面,长三角、珠三角发展规划进一步落实;另一方面,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黄河三角洲、上海“两个中心”的开发开放和建设意见相继出台。

  从已公布的规划看,中国经济现已形成东、中、西部,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四大板块。到2010年,国家层面上的“区域经济网络开始“越编越密”,不断细化的“区域规划”,所要实现的便是越来越多的区域的协调发展。

  目前,中国区域经济东中西协调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国家主导下的区域发展版图修订已经清晰,接下来所期待的便是区域增长格局的重大转变。然而,要实现或者推动这种转变,则必须打造出区域经济增长新动力。

  记者注意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迄今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有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安徽省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实际利用长三角地区资金891.2亿元,占利用省外资金58%。很显然,正是该规划扩大了区域整合范围,带动了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而今年6月出台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除了对珠三角、长三角等重点地区和优化地区的开发提供更确切的政策依据,更提出要对需要保护的区域和生态比较脆弱的区域实行禁止开发或限制开发战略,促进了区域协调互动机制的完善。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生态经济区”的表述已相当明确,这自然是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体现。

  据发改委官员透露,在接下来的区域规划工作中,国家将继续把缩小地区差别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区域整合,促进经济与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