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中国之外,2010年日本对韩国、东盟、印度等亚洲国家的贸易顺差预计可达10万亿日元,创下历史新高。以中国为核心,日本企业与亚洲国家的关系日趋密切。
弥补发达国家不景气
2010年日本企业向中国出口的高档商品显著增加。虽然很多日本汽车厂商在中国生产低排量汽车,但豪华汽车依旧是在日本国内生产然后出口到中国。2010年4月至9月丰田汽车公司向中国出口了3.8万辆“雷克萨斯”品牌的高级轿车,同比增长了17%。尚未在中国投资生产的富士重工业公司去年向中国出口的Legacy牌轿车达到3.2万辆。2010年1月至11月日本全汽车行业共向中国出口4900亿日元左右,同比增长75%。
很多企业依靠在中国的赢利填补了在发达国家的不足。生产空调的大金工业公司在中国开设了约2900家专卖店。2009年度该公司在亚洲和大洋洲地区(主要是中国)的赢利达到379亿日元,填补了在美洲的亏损。一些生产饮料等消费品的企业在中国的销售也稳步扩大。 (张海波 编译)
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特点
□蔡敏 朱青
随着以信息、新能源与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国际产业分工与转移进入全球化的新阶段。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近年来也呈现出新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广东承接轻工业产业的加工贸易方式,到承接资本和劳动密集相结合的产业,华东沿海和环渤海地区吸引外资规模成倍增长,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进一步增强了对国际产业的吸引力。
目前,中国已进入承接产业新的高速增长阶段。具体表现为如下特点:
承接产业转移进入新的高速增长阶段。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主要以亚洲“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为主,随着国际跨国公司的大批进驻,来自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越来越多。从2002年开始,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以及以IT、汽车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以产品设计、研发和采购中心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转移加快,中国承接产业转移的来源地已经扩大到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尤其以美、欧、日为主。
承接产业由加工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2007年-2008年,在全国最大的500家外商投资企业中,制造企业363家,所占比重超过七成。随着加工制造业不断向中国转移,跨国公司开始加大实施零部件供给当地化战略的力度,将整条产业链转移到中国,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甚至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正成为中国承接产业转移的新热点。
承接区域正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延伸。东部地区由于近年来土地、能源、劳动力、环境成本等快速上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增加,开始主动调整承接产业层次,而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实施,中西部地区投资的软硬件环境不断优化,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在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承接产业的重点区域正逐步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拓展。
承接产业转移方式趋向多样化。近年来,随着股权限制的不断开放,并购、重组、股权合作等方式逐步成为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式,东部地区外商到中西部地区再投资成为中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陈宝明)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