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没有禁止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但长期以来两者之间隔着一道“玻璃门”,门内风景美丽,民企望而却步。国务院2010年出台“新36条”,从政策上为民间资本打开了这道“玻璃门”。但记者在东西部一些省市调查时,一些民企经营者和民间资本研究人士反映,“玻璃门”打开后,由于里面坐着垄断性国企这只“大老虎”,民间资本对进入垄断行业的心情既盼望又犹疑,既兴奋又担忧,普遍觉得打破垄断的道路充满艰辛与无奈。
心态:不敢进 不愿进 进不去
民间资本何以在“玻璃门”前翘首盼望又踟蹰不前?一些民企和工商联界负责人道出了自己的心态:
一是不敢进,民企没有实力和“巨无霸”一争高下。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陈健说,政府虽然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但民企进去后往往面临央企的冲击,无法发展。以电信市场为例,中国移动等三巨头早已积累了丰厚的资本与实力,民企进去后,三巨头挤垮民企不费吹灰之力。
二是不愿进,不愿当没有话语权的“小媳妇”。一些央企近段时间表示愿意和民间资本共同发展,中石油就一口气抛出了2000余亿元的项目向民企招商,但许多民营企业却选择观望。重庆民生能源(集团)公司董事长薛方全分析,少数大国企积极与民企合资,这种姿态值得肯定,但他们要求控股,而且把自己操盘当成基本原则,这就吓退了许多民企。
三是进不去,大部分垄断行业要么已经把市场瓜分完毕,要么门槛太高。这如同一场盛宴,民企虽然拿到了请柬,却找不到一个席位,因为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勘探等十几个领域,早已被央企牢牢把持。
薛方全三年前就放出话来,要在2010年开采天然气,如今却已泄气。他说,我国石油天然气开采实行区块登记制度,三大石油巨头已经把所有区块登记完,民企怎么进得去?
困境:心怀担忧独徘徊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民营企业对能否真正进入垄断行业分“一杯羹”还是将信将疑,担心垄断国企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国企在各种资源分配上占据绝对强势,而双方又缺乏信任和市场化合作的机制,民企认为自己处于“被施舍”的地位,不敢放开胆量闯进“玻璃门”。
陈健说:“即使现在号称进入垄断行业的民企也不是真正打破垄断,而是停留于垄断性产业链的末端,受制于人,人家吃不了的才让民企吃一点,所谓打破垄断不过是给人家拾遗补缺。”
薛方全表示,自己经营的都是大国企不愿涉足的偏远市场,在效益好的大城市,民企不可能插足。
其次,民企有“前车之鉴”,即便垄断行业抛出“橄榄枝”,民企却担心“侯门一入深似海”。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陕西老板介绍,他2003年开办了天然气加气站,后与中石油合资,中石油股权占51%,自己股权占49%,再后来中石油增资扩股,自己股权又被稀释到百分之二三十,最后干脆卖给中石油。他说,双方对利益的追求度和管理模式都存在差异,民企要求回馈快,恨不得把一分钱掰两半花,中石油则执行长远战略,着眼于占领市场。在这方面民企必须识时务,与垄断国企合作,民企永远是陪衬。
浙江省工商联研究室主任周冠鑫认为,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是一项创举,也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难点和突破口,要给他们彼此充分熟悉磨合的时间。
期待:民企打破垄断有“五盼”
民营企业普遍希望在打破垄断方面,环境好一些,气候温暖一点,土壤肥沃一点。据记者调查,民企有“五盼”:
一盼政府尽快制定打破垄断的具体办法。民营经济界不少人士表示,时至今日,“新36条”中的打破垄断仍处在指导性文件层面上,怎样有针对性地帮助民企进入垄断行业,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二盼垄断性国企不要再垄断新市场。一些石油商界的民企负责人认为,中石油等三巨头已将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全部垄断,打破垄断局面已是天方夜谭。但民企对页岩气和浅层天然气开采业抱有希望,希望政府让民企在页岩气开采等新兴领域分一杯羹。
三盼降低垄断业门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军说“新36条”明确规定民间资本可进入法律未明令禁止的垄断行业,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准入门槛往往抬得非常高,比如国企注册资金是1000万元,民企注册就需要5000万元,此类问题应该得到解决。
四盼金融服务组织携带大规模民间资本进入垄断业。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首席法律顾问熊智认为,在我国能源供求紧张的背景下,如果让垄断性央企与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合作共同开采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等能源,不仅能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紧张局面,也给国企和民间资本带来双赢。
五盼垄断性国企别当裁判员。许多民企负责人表示,当前,许多垄断性国企自己制定国家标准,自己制定竞争规则,这显然不利于民企打破垄断,只要大国企不高兴,他们随时可以挤垮民企。
王金涛 柴骥程 石志勇 项开来
参与互动(0) | 【编辑:杨威】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