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美经贸磨擦若不能妥善解决 将伤及两国利益

2011年01月17日 16: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资料图:1月14日下午,主题为“新时期的中美关系”的“蓝厅论坛”在北京中国外交部举行。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在主题发言中指出,中美两国之间唯有合作,别无选择,推进合作应该成为新时期中美关系的主旋律。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美受惠对华经贸合作:增消费者福利 扩就业岗位

  投资收益丰厚 中国市场已成为美国的“摇钱树”

  中美经贸关系前景十分广阔 更需深化合作

  中新网1月17日电 尽管美国从对华经贸关系中获利巨丰,但一直以来,美方对中国不满的声音却不绝于耳,集中表现为质疑中国外贸顺差过大、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等。《人民日报》今日刊发的一篇文章指出,这些中美经贸领域明显增多的摩擦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其在给“中国制造”带来损失的同时,更将直接伤及美国企业和民众的利益。

  文章指出,历史数据表明,中国出现贸易顺差的时间并不长,顺差的规模也不大,占GDP的比重多数年份在3%以下。直到2005年后,顺差增长才有所加快。即便如此,与德国、日本等贸易大国相比,中国贸易顺差也并不算多。例如,德国自1952年以来,连续58年保持贸易顺差,顺差占其GDP最高时曾达到8%。一些海湾国家受资源禀赋影响,也长期保持大额顺差。此外,统计差异等因素导致了多年来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被高估。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美贸易存在顺差,并不代表美国利益受损。事实上,获利的并不只是中国,美国企业获得了从中国进口产品的绝大部分增加值。

  2010年,美国智库凯托研究所发表报告指出:“中美国际分工呈‘微笑曲线’模式,即美控制了高利润的商标、概念设计等前期生产过程及物流、销售和市场开发等后期服务,而中国仅承担低附加值的中期生产加工。从双方获利比率来看,美方才是中美经贸合作的最大受益方。”据其测算,中国创造的产品附加值仅占其对美出口总额的1/3—1/2。

  英国《经济学家》刊文分析,标有“中国制造”的美国苹果公司iPod播放机在发达国家市场零售价为299美元,其中中国出口组装厂只赚取4美元的加工费,而160美元被美国设计、运储、营销等环节的企业获得。

  文章指出,汇率问题是影响中美经贸合作的另一个焦点。美部分人士认为,人民币币值被严重低估,这是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因,他们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扩大美出口、刺激本国经济发展。

  但实际上,自2005年中国进行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累计上升约25%,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相比,人民币升值幅度都是最大的。至于那种认定“美对华贸易逆差跟人民币汇率被低估有关”的观点,完全没有事实依据。对外经贸大学中美经贸研究中心主任何伟文说,2005至2008年间,中国外贸顺差迅速增加,但这几年也正好是人民币兑美元浮动上升、累计升值21.2%的时期。如果人民币汇率低估,何来这一相反结果?

  不和谐的声音还不止于此。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创新政策等屡屡成为美国有关方面向中方发难的靶子,近年来中美经贸领域的摩擦明显增多。例如,2009年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实施特殊保障措施。后果是什么呢?据美相关部门统计,2010年上半年,美国相关类型轮胎进口价格上涨了30%,而美国轮胎制造行业的总体就业在2010年前5个月里同比下降10%。

  又如,美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对华长期实行出口管制,使许多美国企业丧失了市场机会,中国用户不得不转从其他国家进口相关产品。据中方统计,2001—2009年,中国进口高技术产品从640亿美元增至3098.5亿美元,年均增幅48%,但美国高技术产品占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却从2001年的18.3%降到2009年的7.5%。假设美在此期间保持18.3%份额,仅2009年就可增加对华出口335亿美元。

  文章指出,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其在给“中国制造”带来损失的同时,更将直接伤及美国企业和民众的利益。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新兴市场,中美经贸合作给双方都带来了巨大利益。中美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和经贸合作的互利性,是促进中美经贸关系不断稳定发展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和美国已经形成利益交融局面。发展互利共赢的中美经贸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将继续成为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石和推动力。

参与互动(0)
【编辑:秦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