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提出包容性增长正当其时(2)

2011年01月19日 11:0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第二是教育问题,虽然过去十来年有很大进步,但即使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也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比如菲律宾,人均GDP和中国差不多,但包括高中教育在内都是免费的,上大学的人口比例也比中国高。未来中国人均GDP要达到15000美元以上,教育和劳动力的素质至关重要。

  未来中国还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资源的制约,中国人均资源很匮乏,迫切需要进行产业的调整和升级换代;另一个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再过二十年,中国将是世界上人口老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劳动力成本低的有利因素也将不复存在。

  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在亚洲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在短期内,中国经济肯定还会表现强劲。但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仍然是一个严峻的课题,即能否解决好上面几个问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很多国家,像菲律宾,上世纪六十年代人均GDP在亚洲仅次于日本,但由于没有解决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难题,至今仍然处在中等收入行列,而后发的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亚洲四小龙”则抓住机遇,实现起飞和转型,进入高等收入国家和地区行列。

  南方日报:“包容性增长”是亚行最先提出的概念,倡导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十二五”的规划中,也体现这种发展方向。对此,您如何看待?

  郑利平:包容性增长最早是亚行经济学家庄巨忠在2007年提出的,也叫共享式增长。1999年至2008年我在云浮时,就共享式发展探索性地提出一些尝试,比如当时所提的农村合作医疗、生态文明村建设,农村居民住房保险等,理念就是发展的成果必须惠及社会各阶层。

  中国目前提出包容性增长,恰是时候。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城市和乡村一起增长,解决好这个问题也是个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这个标准还很低。中国目前贫困线标准是1500元/年,相当于0.63美元/天,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标准是1.2美元/天。印度的贫困线标准也有1.2美元/天,一些前苏联国家的贫困线标准更在中国的3倍以上。中国不仅要解决吃饱饭问题,还需要好的医疗卫生教育、喝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以及安全的生活环境等。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会进一步扩大

  南方日报:中国是一个债权国,拥有大量的经常账户盈余,但目前人民币还远没有达到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您认为,人民币未来该如何迈向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

  郑利平: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之一,要想加快经济增长步伐,就应该有相应的政策放宽进口,同时扩大内需。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已有2.85万亿美元,压力很大。中国经济总量大,增长快,资源不足,一定要有进口所需要的外汇储备。但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目前2.85万亿美元,已经远远超出经济安全所需。

  中国货币在亚洲作为国际双边贸易结算货币,是个好事,境外人民币结算,近期已经达到1万亿元,虽然与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相比,境外流通量还很小,然而其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十分明显。当然,随着人民币境外流通量的增大,中国将会有更多的外汇储备。如何更聪明地管理、处置庞大的外汇储备,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智慧发展是广东转型升级突破的核心所在

  南方日报:您怎么看广东的产业转型升级所遇到的瓶颈,有什么建议?

  郑利平:广东提出产业转型升级是对的,但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比如人均GDP达10000美元以后怎么发展。广东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高等教育必须有所突破,带动科学与研发,推动产业的升级换代。一句话,广东未来发展突破要靠人才,要靠智慧发展。其中关键就是要发展高等教育,提升高等教育水平,提高教育、科研与产业的结合水平,要走跨越式的路,不能靠传统方式慢慢提高。所以,广东应该通过合作办学等形式,引进世界上最高端的教育模式、人才、实验室等,像美国那样,用奖学金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来读书、来做科研,花小钱占大便宜!

  事实上美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集全世界的优质智力、资源为其所用,包括高等教育和产品的研发能力。全世界都在为美国打工,美国抓住的正是核心的智力资源。

  南方日报:未来五年,您认为珠三角城市群在广东、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地位、作用如何,制约的瓶颈是什么,如何突破?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