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招商、平安、中兴、万科、康佳、创维、金威……这是一连串足以让深圳人倍感自豪的名字,也是从这片土地上迅速成长起来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滋养着深圳90%人才。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企业为了留住人才正在付出越来越高的成本。
在两会上,政协委员吴港平提出,特区应提高在21世纪人才战中的实力。深圳向来实行“重引进、轻培养”的政策。2010年中国大学综合排名上,深圳没有一家大学进入前100位。随着其他城市的经济的腾飞,人才选择面更广,深圳出现了人才危机。
中低端人才流失较快
据介绍,近几年,深圳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中名牌大学、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比例在逐年下降。一组数据表明,今年深圳每万人中高层次专业人才只有0.59人,而苏州是1.01人,江苏是1.45人,重庆是2.66人,成都是6.66人,上海是7.49人。
虽然政府陆续出台了相应的人才政策,但“数量更多的中端人才甚至是低端人才所能享受到政府的支持则显得很少。他们也是近年来深圳流失得最快最多的阶层,苏州、南京、成都、武汉等城市,工资水平比深圳低10%~15%左右,但深圳房价却比这些城市的房价贵出2倍。人才安居工程收效并不理想。”吴港平委员表示。
人才政策“内外有别”
外籍高层次人才向来被认为是“抢手货”,深圳也相应出台了“孔雀计划”、“高层次人才”系列政策,但不少政策对外籍人才却不能一视同仁。
政协委员康飞宇认为这样对留住和继续吸引海外人才非常不利。以深圳市“领军人才(国家级、地方级、后备级)”为例,现行政策规定深圳户籍的领军人才享受全额的购房补贴(分别为5年共150万、100万、80万元),而外籍的领军人才只能享受租房补贴(外籍的国家级领军人才只能享受每月4000多元的租房补贴,5年共20多万元),不到深圳户籍的国家级领军人才的五分之一,极不合理。
“这项本可弥补外籍专家因回国而收入下降的政策却令外籍专家获益甚微,应该尽快修改,使外籍与深圳户籍的领军人才享受同等待遇。”康习宇表示。
可与海外培训机构合作
引凤凰,必先栽梧桐。吴港平委员认为,虽然外企吸引力已经大减弱,但是世界跨国企业,尤其是该企业总部的工作机会可以说还是非常诱人的。根据美国《财富》杂志的一项调查,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点地区总部,其中首选上海的占30%,其次是北京占15%,第三是深圳仅占11%。
“在这点上,上海的做法值得深圳借鉴。2008年上海出台了《鼓励外国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明确了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可以享受的鼓励政策,也定下了2013年之前使位于上海的地区总部数量达到3000家的目标。”吴港平委员说。
而在大学教育方面,虽然南方科技大学、香港大学的深圳分校正在筹建之中,但在深圳,金融、贸易、商业和法律的专科学校寥寥无几,更不用说MBA和EMBA的项目。
吴港平委员则建议深圳可借鉴香港的做法,考虑与海外的成熟培训机构进行合作,开展适合本土的课程,专业性针对性更强的进行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文/记者廖嘉明)
参与互动(0) | 【编辑:高涛】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