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刚刚过去的2010年称为“冲突之年”毫不为过———许多突发的摩擦与矛盾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集中且尖锐:资本备受青睐而实业遭遇冷落;国企高歌猛进而民企空间收窄;中国企业开始全面出击国际市场而跨国公司则抱怨中国的市场环境;家族企业在公众化过程中与经理人冲突加剧;社会公众对企业家群体的误读依旧,而由于改革滞后和社会不认同导致的企业家精神衰退现象明显……
在这里,我们对2010年最受瞩目的“冲突”事件进行了梳理,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反思。
“巴比” 劝捐门
2 0 1 0年9月 , 巴 菲 特 和 比 尔·盖 茨 要 来 中 国 开 一 个 大“PA R T Y”的传闻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PA R T Y”的内容无关股市,无关IT,只是一场以慈善为内容的晚宴。不过,此前据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中国项目区主任叶雷称,并不是每一个富人都对“巴比”二人的邀请欣然接受。在接到邀请后,很多受邀富豪都会反复确认是否会在晚宴上被“劝捐”,甚至有一小部分人因此拒绝参加晚宴。
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富豪来动员社会主义国家的富豪捐钱款、行慈善,这听起来似乎有点滑稽,但一个无奈的事实是:根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2005年的一份统计,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1000万家企业中,99%的企业从未有过慈善捐助记录。
中国人的传统是“父业子承”,把财富传给后人,或是掌握在家族的手里“行善积德”只是“小插曲”,富人们怀着“好人有好报”的功利心希望自己的小小善举可以让老天开眼,保佑家族产业千秋万代。
相对而言,慈善在西方富人界却是“主旋律”。100年前,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就说过一句振聋发聩的名言:“我只是上帝财产的管理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2010年6月,盖茨夫妇和巴菲特倡议全美的亿万富翁宣誓,在有生之年或死后将自己的一半家产捐给慈善机构。这被称为是“日落条款”,规定捐赠人应设定一个最后期限,届时他们或者其继承人必须将资产直接支付给慈善机构。《财富》杂志估算,如果他们取得成功,那么将募得近6000亿美元,这将大大改变美国的慈善事业,成为一股强劲的慈善风暴席卷全球。
事实上,自2009年5月以来,巴菲特和盖茨夫妇便与美国富人举行了一系列的餐会,希望促使他们做出慈善承诺。此次中国的慈善晚宴似乎也有这个意思,这也是很多中国富豪不愿掺和的原因。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当晚传说中受邀的50名中国富豪大多还是如约前往,也并不是每一个富豪都缺乏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捐款。正如宗庆后所说,慈善不是请客吃饭,是行为示范;慈善,不是炒作宣传,是自觉自愿;慈善不是身后裸捐,是身前时时刻刻都应该尽到的责任和习惯。他的企业有十几万员工,他说把这十几万员工安排好,让他们无忧无虑已是最大的慈善。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