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2011年将再增4715公里 中国高铁版图初显雏形(2)

2011年01月24日 16:2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京沪、京广、京哈三条大动脉开通运营,意味着除厦深高铁外,我国《中长期客运专线规划》中的“四纵”已经基本运营。乘坐这几条高铁大动脉,省会城市间的旅行时间几乎都比以往节省了50%以上。

  “如果将北京作为起点,将前往的城市作为终点,两者间的距离为旅行半径,那么在这几条高铁大动脉上,火车旅行半径不会超过半天,这在‘憋在绿皮车、一站两三天’的年代是想都不敢想的!” 铁道部副总工程师郑健说。

  此外,武汉—宜昌、合肥—蚌埠等多条城际高铁都将在今年开通。到今年底,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将新增4715公里,总里程将突破13073公里。届时,中国高铁将雄踞世界高铁网的半壁江山。

  3.

  高铁将成中国铁路客运主力

  今年内实现高铁购票电子支付,铁路客运市场将以高铁为龙头,高速、提速、普速共同发展

  在高铁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的同时,加强高铁客运服务也被提上日程。今年,结合京沪、哈大、京武等高铁干线的陆续建成投产,铁路将积极探索高密度、公交化、阶梯式的动车组开行模式,丰富高铁客运产品。同时还将积极探索多种售票方式,试行中铁银通卡刷卡进站乘车、一站式服务等。

  “为适应我国高铁快速发展的形势,将加快培育和拓展高铁市场,把高铁打造成为中国铁路客运主力品牌。”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表示,将依靠信息化手段,构建覆盖旅客购票、候车、乘车、出站、换乘等全过程的高铁客运营销与服务体系。今年年内,我国将实现高铁购票电子支付,并进行网上订票、电子客票和VIP旅客服务试点。

  按照规划,在扩大高铁市场的同时,铁路将优化既有线普速客车的开行区段和时段,满足旅客不同层次需求。最终,通过加快高铁市场开发和优化既有线客运资源配置,形成以高铁为龙头,高速、提速、普速共同发展的铁路客运市场新格局,大幅度提高铁路客运量。到2015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的目标被定为30亿人以上。

  截至去年底,我国已经有295座新型铁路客站投入使用。打造特色鲜明的高铁商业品牌,形成高铁商业圈,也成为高铁今年的发力点。

  4.

  高铁投资力度不减

  新建高铁占“十二五”新建铁路总里程的一半,不会导致债务危机

  当人们惊异于中国高铁的建设速度时,铁道部宣布,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铁路建设不仅规模大,而且标准高:新建线路里程和投资规模将超过“十一五”,其中新建高铁占新建线路里程的50%。

  据介绍,今年全国铁路安排建设投资7000亿元,安排新开工项目70个,其中高铁项目共15个,主要有北京—沈阳、北京—张家口—呼和浩特、哈尔滨—佳木斯、杭州—黄山、海南西环、上海—南通、西安—银川、青岛—日照—连云港等项目。

  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快速铁路客运网覆盖省会及90%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成为快速客运的主要装备,全路投入运营的动车组将达到1500列以上,新建和改造现代化铁路客站达到1015座。

  如此大规模的高铁建设会否导致债务危机?

  “中国高铁建设的资金完全有保障,高铁发展不会导致债务危机。” 铁道部总经济师余邦利解释,从我国铁路整体债务水平上看,处于安全、合理、可控水平。高铁项目在初期财务结构安排上是稳健的,其资本金的比例不低于总投资的50%,在债务期限结构上充分考虑了未来现金流的平衡,保证了项目的可持续性。

  从已经开通运营的高铁来看,其运量和收入稳步快速增长。我国高铁自2007年4月开行以来,旅客发送量大幅度提高。三年多来,我国高铁已安全运送旅客6亿多人次。2010年我国铁路旅客发送量比高速列车开行前的2006年增长了33.4%。目前日均开行高速列车已达1200列左右,上座率仍然保持较高水平。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逐步成网,旅客运输市场的逐步培育,高铁客运量及运输收入将继续保持稳步快速增长的趋势,具有良好的收益预期。”余邦利说。

  余邦利指出,高铁效益预期好,并不是指所有高铁在投入当期就能实现盈利,也不是所有的高铁项目自身都是盈利的。“有一部分高铁投入运行以后,地方基础配套设施还不到位,影响到了客流量,在一段时间内还是处于亏损期。此外,铁道部也做过测算,一般的高铁大概要4至7年才能实现盈利。”

  记者 陆娅楠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