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08年金融、宏观经济图书的火爆,是源自于次贷危机,那么,今年初货币金融类图书再度受到市场的追捧,则是来自于物价上涨的压力——今年的年度汉字,和2007年一样,都是“涨”。在这个字的后面,有底层百姓艰难求生的艰辛,有工薪族开支压力增大后的困惑,也有中产阶层为财产保值而产生的焦虑,同时,还有经济学家和公共知识分子对可能出现的社会分化和动荡的担忧以及政府为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种种努力。
按照《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所说,货币发行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权力之一。所以,在讲述美国及欧洲各国货币发行权的争夺战后,今年年初,他又推出了讲述中国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金融史《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从金融和商业的角度来分析鸦片贸易为何在中国盛行,以及鸦片贸易及战争背后的英国金融势力的阴谋。列宁说过,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这一点,和司马迁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谋而合,相对于以往我们从政治制度、军事技术的落后来分析鸦片战争而言,本书将金融作为了国家主权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与领土完整、司法独立相提并论。在他的梳理下,胡雪岩及其洋务运动的失利,蒋介石发动政变和败走台湾的结局,都是“金融高边疆”失守后的必然结局。一手抓枪杆子,一手抓钱袋子,这是每个政治家要做的基本功课,而“钱袋子”的安全与否,则关系着民生和幸福。
同样,在李德林的《暗战1840》之中,这位被悬赏追杀的证券记者,在苦恼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商业贿赂和权钱交易的危局后,将目光投向了1840年以来近代史的开端,茶叶和鸦片贸易的背后,是司法和税收权力的争夺,由于当时的封建王朝自高自大,拒绝自由通商和现代的司法审判辩护制度,以至于在《南京条约》中,英国提出的第一个条款就是“领事裁判权”,以保证外籍侨民违法后的正当辩护为由,破坏了中国的司法独立。而宋鸿兵更注重的是,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的背后,是中国白银储存世界第一所引起的恐慌;向中国贩卖鸦片的背后,是西方击垮中国“银本位”的货币体系。
货币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生就是货币。从投资保值的角度,金银或许有其独特的价值,但从流通和支付的便利来考虑,人类社会选择纸币也是有其必然性。陈雨露教授在新推出的《世界是部金融史》中,从古希腊、罗马讲起,正所谓“钱之初,性本善”,在人类的贪欲作怪之下,也就是所谓“乱世出
银行”,金融便有了可怕的原形,那就是——“你有,给你更多;你没有,把现在的也拿走。”对于这样一个将好和坏同时放大若干倍的工具,每个人都是又爱又恨,但是,金融本身只是一个工具,是否使用、如何使用,还是在于每个人自身。
在中信出版社新推出的《负债让你更有钱》一书中,作者将债务分为“好债务、坏债务”两种,相对来说,负债学习、买房都是和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生活相关,而且,所获取的升职加薪也能使债务尽早消除,但如果负债去购买奢侈品或者其他不必要的消费品,又超出了自己的还款能力,那么,这样的债务就是日后最大的隐患。而且,即便自己获得了成功,也要清楚,代表个人身价的账面财富当不得真,能随时使用的现金也不是你唯一的财富,如何在危机到来时不慌张、留足过冬的粮食,如何在股票大涨时不欣喜若狂,以至于辞掉工作专职炒股,是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物质时代所要修炼的心理课。
在改革开放之前,物质匮乏、经济短缺的时候,我们节衣缩食都能扛过,现在的物质膨胀之后,所形成的大起大落,更多是来自于心理上的动荡——贫穷与落后能磨砺意志,诱惑与陷阱却能使人疯狂。在今天,物价的起伏固然让人不得不使用家庭记账本,尤其在“跳楼大甩卖”、“让利亿元回馈顾客”的广告铺天盖地的新春佳节之际。
有句俗话,只有错买的,没有错卖的。无商不奸的名言,似乎也是由此得来。每到年底,各大网上商城都大打价格战,似乎是亏得越多越高兴。消费者在花钱不多,却买回一大堆商品时,不免也会心生疑虑。在《价格的奥秘》一书中,青年经济学者王兴康对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价格现象进行了轻松有趣的解读——在某种程度上,价格是以成本为基础,研究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行为之后的产物。所以,两个女士一起去买衣服,价格会比一对男女去买要低。图书畅销后价格会降低,是因为批量印刷成本大幅降低,电影火爆后票价飞涨,是因为电影院的座位只有那么多,不会因为电影火爆而增加。
从金融到货币再到价格,面对我们每个人的钱袋子,商家早已是挖空心思。而每个消费者在每次花钱的时候,应当想想老人的经验之谈,了解自己的付出与回报,让花钱变成一种享受、一种投资,一种在通胀年代里让自己平和、安详、幸福的生活乐趣。
延伸阅读
自由市场为何坠落
自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爆发,经济格局动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经济问题。对此,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李俊青教授在华章出版公司举办的“变化的市场,永恒的经典”大型新书发布会上,分析了当前的经济政策与前景,也对华章新推出的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的新作《自由市场的坠落》进行解读。李俊青教授认为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的《自由市场的坠落》为我们提供了检讨和反思这场危机所需的全面和权威的信息。
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和克林顿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格利茨是一个坚定的凯恩斯主义者,多重的身份使他能够在很多世界重大经济事件方面获得更为全面、翔实的信息,了解支配这些重大经济决策背后的思想根源。要真正了解这次次贷危机根源,我们必须了解这些决定美国历次重大经济决策背后的思想观念。危机的产生主要取决于这些充满冲突的思想观念,在过去的40年里,诱人的物质主义战胜了道德承诺,顽固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腐化了集体意识,加剧了社会的分化,侵蚀了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而这一切并不仅仅发生在华尔街。现在,弥补这一切可能还为时未晚,不要再用下次危机的苦痛来祭祀我们今天的“遗忘”。
延伸阅读
《贸易战争》:500年全球贸易进化史
2011年春,新华文轩携手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推出“中国经济红蓝书系”《贸易战争》一书。
《贸易战争》以500年全球贸易进化历程为基本线索,贯穿曾左右时局的历史人物、改变历史的著名战争、贸易发展不可逾越的里程碑以及数十位著名经济学家的深度解读,讲述了一部贸易发展与市场争夺、政治博弈、金权斗争、霸主易位缠绕交错的历史。
几百年前的博弈今天仍在上演、几百年前的手腕仍在使用,但更厉害更复杂。当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时,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也愈演愈烈。据世贸组织在2008年的统计,中国已连续14 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成员,连续3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如何于艰险时局中摸清出路、看清时局,正是本书意义所在。(李杰)
参与互动(0) | 【编辑:孟欣】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