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信用卡在中国民众中日渐普及。据统计,中国信用卡发卡量在2010年已突破1.9亿张。“信用改变生活”这句经典的广告词,也曾成为很多民众争相办理信用卡的理由。随着各银行间信用卡竞争的白热化,可以兑换各种商品、可以积累飞行里程、甚至可以当作现金消费的信用卡积分,成了各银行吸引信用卡客户的杀手锏。然而,办卡时工作人员对信用卡积分的许诺,到兑现时,往往令客户“大失所望”。
某消费者表示:“不会因为积分就去消费的,不会的。现在信用卡积分不是送的礼品很差么。那个积分没什么太大用处吧。我知道可以换一些礼品,但是不是经常可以用到的,所以不是很在意。”
每逢岁末年初,许多人都盘算着将自己信用卡的积分兑换成诱人的礼物。然而,到银行一查才发现,卡中看似巨额的积分,结果只能换来拖鞋、浴巾等小物品,至于像苹果IPOD这样的诱人礼物,对于一般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得到的。而且多家银行先后调整了各自信用卡积分兑换商品的比例,即相同的商品现在需要付出更多的积分。
某银行信用卡网站推出的最新活动显示,该行信用卡持卡人使用1.8万信用卡积分,即可在北京、上海等12个城市的22家影院兑换电影票一张。
这几年,电影票没怎么涨过价,但是积分的兑换能力却缩水了。2008年,该行在深圳推出的信用卡积分活动中,9000到15000积分即可兑换一张电影票。
另一家银行2008年兑换一个小号拉杆箱的积分是5000分,而2010年同款礼品的兑换积分提高到6500分,两年之内涨了30%,相当于该银行信用卡积分两年贬值了三成。
记者也实地走访了某银行信用卡服务中心:“顾客:现在两万多(积分)可以换什么?客服:书还有笔袋啊。顾客:只能换笔袋啊?客服:这些还能换一些盒子。另一客服:两、三万积分我讲真话,(只能换)毛巾啊。”
有关数据显示,刷卡消费1元人民币值0.002元人民币礼品价值的标准在信用卡业内比较普遍。但是换算下来,1000元只能换2元的礼品,100万元才换2000元的礼品。
以持卡者平均每月刷卡2000元人民币计,1年只能兑换价值48元的礼品,20年信用卡消费换来的礼品价值也不超过1000元人民币。
而且无一例外的是,所有银行推出的信用卡对房产、汽车、医院、批发和学校等领域的消费是不给予积分的。
面对信用卡卡主对信用卡积分缩水,积分换礼看上去更像个“忽悠”的感慨,银行业内人士则认为,在通胀压力下采购成本增加,信用卡积分贬值也是必然的。银行信用卡工作人员表示:“虽然说信用卡积分好像不值钱,这只是跟计算方法有关。其实反利是银行从信用卡业务中抽取一部分利益还给客户,羊毛出在羊身上。”
据了解,信用卡业务一直是各家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重要渠道。某银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员解释说,信用卡积分缩水是由于银行对信用卡业务利润要求的提高,以及商户返佣金比例下降等因素共同推动的。
银行在发卡初期,为了吸引客户办卡,往往推出非常优惠的积分返利政策,有的甚至是亏本经营。但当发卡量达到一定规模后,这样的优惠政策难以为继,必然会减少积分返利优惠。
针对此种情况,信用卡卡主并不认同。他们认为,积分大多是长时间积攒下来的,消费当初的积分并没有缩水。起码这一部分积分应该遵循老规则兑换礼品才是。
然而,“大客户理念”使得有些银行业人士并不认同信用卡积分贬值。有些银行的信用卡积分政策是因客户授信额度而不同的,对于持金卡、白金卡的高端客户而言,信用卡积分含金量并没有下降,因为他们对银行的利润贡献大。而低端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小,因此,尽管他们抱怨积分越来越不值钱,但银行也不在乎。
当然,即使是积分赞足了,要兑换成礼品也不是件易事。一些银行表示,他们积分兑换礼品的业务,都必须通过网上,或是电话语音服务进行。这样一来,对于那些对网络不太熟悉,对电话语音服务又觉得麻烦的消费者来说,就更难换到实实在在的礼品了。某银行电话客服表示:“我们积分兑换的物品都是在网络上查询的,但是我们兑换也有其他方式,可以通过电话或是语音,没有那种手册发送给客户。”
顾客永远没有商家精明。消费者在与银行打交道的过程中,似乎长期都在扮演弱势群体的角色。消费者在面对五花八门的信用卡产品时,也应当从自身需要出发,仔细了解信用卡的各项服务条款,而不再迷恋“听起来很美”的信用卡积分。
记者 张楠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晔君】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