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正其时

2011年01月27日 11:13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从2005年商务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指导意见》以来,我国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正日趋完善,逐步形成了政府、协会、专家和企业共建共享的预警工作体系。”近日,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宋和平巡视员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是指通过对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和国际服务贸易异常情况的连续性监测,分析其对国内产业的影响,并及时发布相关预警信息,为政策制定、产业发展和企业决策服务。

  而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升温,我国更应加快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建设,以保护产业安全。

  贸易保护“花样多”

  “目前,美国和欧盟面临的问题很严重,特别是由于美国的就业没有得到改善,导致内需不振,从而使我们的外需受到影响。”宋和平说,“欧盟则连续发生主权债务危机,这些都将加剧国际竞争,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宋和平表示,中国目前依然是国外采取贸易救济措施的主要目标国。数据显示,2009年外国对中国发起了119项贸易救济案件调查,比2008年增加了11起;2010年1月~11月,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又对我国发起了贸易救济调查56起。

  “贸易摩擦不断出现新变化,贸易保护的频率、强度、内容逐步升级。过去是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交替使用,现在一些国家又向中国的政策和制度发起了挑战,如频频要求重估人民币汇率,美国近期又对中国清洁能源的补贴发起301调查。当前名目繁多的新贸易壁垒的推出,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新的特点。”宋和平说。

  显然,我国在国际上面临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正在向深层次发展,外贸企业也不得不在成本高企、人民币升值两座“大山”的重压之下另去应对可能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因此,作为切实维护产业安全的重要途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十分必要。

  预警机制日趋完善

  宋和平介绍说,商务部早在2005年就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指导意见》,如今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正日趋完善,逐步形成了政府、协会、专家和企业共建共享的预警工作体系。

  相关数据显示,5年中,地方预警机制建设单位从5家增长到34家;行业预警机制从6个行业扩展到16个行业;监测企业从300家扩容到10000家;监测范围涵盖重点敏感商品456个大类、近5000个税号,已覆盖进出口额占比超过70%的敏感商品;数据源也从进出口数据扩展到进出口贸易数据、国内行业生产数据、宏观数据、企业直报数据、海外竞争对手数据、专家分析数据等6大数据源,并开展了汽车、磷肥、轮胎等十几个行业的产业竞争力调查。

  据宋和平介绍,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在服务领导决策,引导行业和企业应对入世挑战,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方面初见成效,特别是在公共服务方面成绩突出。建设产业安全指南网和子站群,共发布信息40296条,1292万字,产业安全指南网网站在商务部公共服务子站中排名前10位。产业安全数据库已形成十大重点产业“外贸订单指数”、“商务景气指数”、“价格指数”定期发布,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引起广泛关注。

  预警机制建设新思路

  面对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形势,宋和平提出了我国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新的思路与措施。首先是要争取将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纳入国家专项规划,为未来5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提供政策、资金、人员和机制保障。第二是进一步完善产业安全数据库,重点评估美国的出口行动计划、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等对我国内产业及其竞争力的影响,对已签订的自贸区协定加强跟踪,增加防范性措施,有序有度地保护国内产业安全。第三是积极推进重点国别产业损害预警和磋商机制。为了避免和化解贸易摩擦,调查局将加强中国与韩国、乌克兰、沙特、俄罗斯等重点国别的产业损害预警磋商机制建设,推动行业协会与国外产业界建立对话磋商机制。

  “第四是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共建共享服务,调动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和企业的积极性,”宋和平最后说,“我们将促进地方与地方、地方与行业协会的交流协调,在地方、区域、行业等不同层面统筹规划,合理选择和分布监测产品,实现点面结合。”

  作者:滕飞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