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四成民企二代出国留学 过半企业家忧儿女不接班

2011年01月28日 10:15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未来5~10年将是广东非公有制企业交接班的关键时期。广东省工商联对广东省非公有制经济后备人才建设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五成“富爸爸”担心“企业主子女无意继承”,六成“富爸爸”对接班人问题最担心的是“企业主子女自身能力不足”。

  四成“富二代”出国留学

  广东工商联抽样调查的私营企业主平均年龄为63岁,中位数为44岁。作为改革开放的第一代企业家,他们有部分已到退休年龄。

  调研显示,第二代中有出国留学经历的达40.2%。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生活条件优越,大多数的“富二代”在留学期间仍然利用课余时间做过多份兼职。

  一位家族企业净资产达十几亿元的“富二代”12岁时去澳大利亚留学,16岁读高一那年开始做兼职。在整个高中、大学的7年时间里,他先后在麦当劳做点餐服务员,在唐人餐馆送外卖,在加油站给汽车加油,在公司当文员,到超市搬卸货物、当收银员、管理仓库等。

  这位“富二代”表示:“家里给的生活费不多,够交学费、房租、水电,其他买衣服、社交活动、开车的油费等生活开支就都靠自己兼职所得了,不想总是伸手问父母要钱。”

  部分对家业不“感冒”

  广东省“民营企业家二代”接班整体尚未形成规模。部分私营企业主第二代不愿过早进入家族企业。他们接触大量新潮事物,思想前卫,不愿意回到家乡,而希望到更广阔的天地去闯荡。他们对父母从事的传统产业不感兴趣,或认为传统产业太辛苦,希望搞创意产业。

  调研统计,在企业主二代中,由父母出资另外创业的达13.4%。其中有少部分闯出了新路。一位在英国留学5年的“富二代”告诉记者,他的家族企业是经营毛织工艺品的,“这个属于劳动密集型,在国际市场上是走下坡路的,我接班要走新型产业道路,而且要迈向国际化。”后来家族企业注资成立了研发、生产公司后,他就进入新型材料行业。

  六成希望子女接班

  根据调查,私营企业主对二代接班问题的看法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大部分私营企业主刻意让子女进入家族企业高层,或由低层开始锻炼。有的刚刚大学毕业,就已安排接班准备。还有一些在校期间就到家族企业就职。数据显示,企业主希望将来子女接班的达61.8%。

  另一种情况是,对第二代不刻意强调接班,而是先打好知识基础,提高综合素养,再通过不同岗位的锻炼或个人的兴趣发展,判断是否能继承父辈事业。

  调查显示,62%的企业主对接班人问题最忧虑的是“企业主子女自身能力不足,尚需教育培养”,51%的担心“企业主子女无意继承,或自行创业、或另选职业”。

  记者采访的数位“富二代”回国后感到困难和欠缺的,是不知道如何以中国式的人际交往方式和沟通技巧来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在澳大利亚留学的一名“富二代”告诉记者,每年暑假自己都会回国,参加父亲的见客应酬,来来去去都是吃饭喝酒,但极少谈正题,“这种耗时费力的饭桌交际我实在接受不了。”另一位“富二代”表示,回国快3年了,“最头疼的是逢年过节,该如何打点复杂的社会关系。”还有一位“富二代”直接表示,恐怕永远也学不会父辈们的心灵嘴巧、人情练达。

  继承精神理念而非财产

  多位受访的“富二代”表示,父母对他们的表现还是认可和鼓励的。“今年企业员工大会上,父亲讲了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计划,提到了他传位交班给我的问题,我很惊讶,没想到他会这么早说出来。”这位学习室内设计的富二代回国后,当“董事长助理”仅1个月时间,便主动要求“降职”,去当“副总裁助理”,“宏观决策我远远不够班,一定要先干一些实际的工作”。

  “富二代”们坦陈,回到国内无论是接班或创业,父辈积累的人脉网络、打下的基础都为自己助力不少。“父母辈能把生意做那么大,一定有他们的过人之处。希望能学到他们思想的精髓”,“要传承的是父亲的理念和精神,而不是他的财产和事业”,对于“接班”,“富二代”有着这样的理解。

  分期分批进行轮训

  目前,广东私营企业超过80万户,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约570万人。广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广东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杨浩明表示,将依托党校、行政学院和高等院校,逐年确定专门班次,用3~5年左右时间,对非公有制经济后备人才分期分批进行轮训,并将培训经历作为其工作安排的重要条件。省工商联还将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后备队伍信息库。

  调研数据:

  逾一成由父母出资创业

  企业主希望子女接班的达61.8%,有51%担心“子女无意继承,或自行创业、或另选职业”。

  “富二代”有出国留学经历的达40.2%。

  企业主的子女已在本企业担任高层管理职位的有21.1%,已由子女接班负责管理的有12.6%。

  在企业主二代中,由父母出资另外创业的达13.4%。其中有少部分闯出了新路。 

    (记者耿旭静 记者汤南 通讯员伍洁星)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