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温州否认个人境外直投被叫停 称有意者仍可报批

2011年01月28日 18: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杭州1月28日电 (记者 严格 见习记者 赵小燕)《温州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去向问题最近有点扑朔迷离。近日,国内外众多媒体传“温州个人境外投资试点方案因未获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而被叫停”,但温州市外经贸局局长苏向青近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并未收到任何叫停通知”,并称温州外经局将继续接受咨询,有投资意向者可按照流程先报材料审批。

  同时。浙江省外汇管理局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还是等总局放话”。

  对于国内首个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扑朔迷离的局面,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认为,个人境外直接投资是对改革精神的肯定,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也是现实需要。

  温州外经局否认被叫停

  1月7日,温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印发《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文件的通知。通知称“经上级同意,决定在温州市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工作”,并要求温州各县(市、区)外经贸局、开发区招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县(市)支及各县(市、区)发改局印发相关文件。

  根据《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温州市个人可通过新设(独资、合资、合作)、并购、参股等方式在境外设立非金融企业或取得既有非金融企业所有权、控制权、经营管理权。方案同时在境外“直投”资金及投资项目等方面做了限制。

  这消息一时间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迅速得到传播。

  但其后国内外多家媒体报道称,温州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因未得国家外汇管理局拍板已被叫停。报道还称,该试点方案直接参与制定者之一、温州市外经贸局外经处处长周小平已承认该方案并未获得国家外管局批准。

  而事实上,有关试点的文件也已经在温州市外经局官网上消失。

  但温州市外经贸局局长苏向青1月26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否认了被叫停传言。“我们没有收到叫停或者暂缓的通知,根本不知道叫停一事。官网上撤掉了试点文件,是担心媒体过多炒作,搞得我们很被动。”

  苏向青强调,《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是通过温州市政府向浙江省政府报批过的,并且得到了浙江省外汇管理局的批准。“目前我们试点的方案还会继续,并且按照方案去做,个人想去境外投资的,相关资料可以先报过来,中间过程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对于温州外经贸局局长的这个说法,温州个人境外投资审核单位——国家外汇管理局温州中心支局一位张姓科长表示不知情,而浙江省外汇管理局有关人员对此未可置否,只说“等总局的消息”。

  专家称试点符合经济发展趋势和现实需要

  尽管关于温州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去向不明,但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个人境外直接投资是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也是现实需要。

  央行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28473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外汇是把双刃剑,没有外汇要争取,有了外汇必须懂得怎么花。外汇储备过高会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剩和泡沫。除了买他国国债,通过投资方式来解决外汇出路问题是许多发达国家都曾经走过的路子,大规模境外投资是一种趋势。” 张汉东认为,国内资本通过投资境外可以找到包括资源项目品牌技术等在内的优秀资产,同时金融危机后很多国家都欢迎中国资本去投资。

  而温州资本似也存在极大的投资海外热情。温州市外经贸局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底,温州企业境外投资项目635个,总投资额4.54亿美元,其中去年投资额1.44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了69.4%。

  但目前资本通过政策出国道路并不十分畅通。据了解,目前境内居民自有外汇资金只能投资于B股、QDII产品(投资于海外市场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发行的外币理财产品,或者进行外汇及黄金买卖等,投资渠道极其有限。

  尽管如此,温州个人到境外投资个人既成事实。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今天表示,“温州8000亿的民间资本很有出境愿望。就算没有政策,温州有80万华侨,通过投亲靠友或者其它地下途径,个人要在国外投资并不算太难。而有了政策,则是让民间资本合法地走出国门。”

  对于这次疑似叫停,外界有许多猜疑。有观点称个人境外投资会助长洗钱和贪官外逃甚至热钱流入的可能。

  对此,张汉东认为,“任何经济政策都不可能做到有百利无一害,但应该说个人境外投资是利大于弊的政策,助长洗钱等的猜测不应该成为叫停理由。而热钱流入这个问题也基本不会存在。”

  “通过个人投资试点方案一是规范化,二也是给这些资本外出一个合法化的身份。”张汉东表示,温州的试点想法很好,是顺应趋势的,也是对改革精神的肯定。(完)

参与互动(0)
【编辑:谢宏钰】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