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广东阳江入选“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2)

2011年01月30日 14:57 来源: 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植根日渐肥沃的土壤,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幸福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欠发达地区,要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五年来,阳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分别年均增长14.2%和13.4%,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翻了一番,成为我省东西北地区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增长10.8%和7.9%。日渐增强的经济实力,为“幸福阳江”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发展过程中,阳江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和“重发展、轻民生,重经济、轻社会”的弯路,努力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全力打造“新能源之都”,国内规模最大的阳江核电站1—3号机组快马建设,风电、水电、太阳能稳步推进。加快临港工业基地建设,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步伐不断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五年年均增长21.4%。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紧紧抓住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开馆的契机,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接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五年年均分别增长11.5%和14.3%。同时,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会展经济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稳步健康发展房地产业。

  特色农业优化发展“中国蚝都”落户阳江,全市水产品总量连续几年居全省第二,南药、花卉、水果、水产、禽畜等特色品种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业总产值五年年均增长3.7%。

  “双转移”和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是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2010年4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引进项目150个、投资总额112亿元。开展资源招商和产业招商,实际利用外资五年年均增长22.7%。

  内外需进一步协调发展。认真落实领导挂点联系制度,固定资产投资五年年均增长3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年年均增长18.7%,外贸出口总额五年年均增长11.8%。

  努力让阳光普照大地,民生事业全面改善

  经济实力有限,民生事业无限,阳江市把有限的财力集中用于改善民生,不断加大投入,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事业优先发展,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到了更多的群众。

  2010年,总投资6亿多元的阳江第一职业中学、阳江一中新校区建成搬迁,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2005年的43.3%跃升到2010年的93.1%,高中优质学位提前一年完成了省下达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位居粤东西北地区前列,高考上线人数和质量实现新突破。

  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立足长远解决问题,采取“靶向疗法”和“总攻疗法”,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建立“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以“造血”为主的长效扶贫机制。全市共投入“双到”专项资金28286万元,列入“双到”对象的贫困户已有3881户脱贫,脱贫率为58.5%。同时,有2723户泥砖危房得到改造。

  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亿元的市中医院新院和投资8000多万元的市公共卫生医院即将建成投入使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下。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网,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新农合参保率达99%以上,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人口实现应保尽保。

  以人为本,抗洪救灾重建家园取得全面胜利。2010年面对“9·21”特大洪灾,阳江各级领导沉着应对,靠前指挥,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力投入抗洪救灾、重建家园,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灾区生产生活迅速恢复,1242户全倒户已于元旦前全部建成新居。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文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