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评论:“小金库”屡禁不止 根源何在?

2011年01月30日 15:52 来源:华声在线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记者昨天从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有关部门获悉,全国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近两年来,已在全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共发现“小金库”逾4万个,涉及金额超过200亿元。其中,机关和事业单位涉及金额127.86亿元,社会团体和国企涉及金额88.49亿元。(1月29日《京华时报》)

  长期以来,“小金库“的存在,已成为铺张浪费、奢靡享受、违法乱纪的重要资金来源,诱发和滋生了一系列的腐败现象,严重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妨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对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事实上,对“小金库”的治理,并不是近两年来才有,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小金库”的治理工作。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在1989年、1995年和2009年开展了3次“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可是,本来“一张纸”就可以让消失的一直为社会所诟病的“小金库”,不但没有得到根治,似乎还有逾演逾烈之势。

  其主因在于,有了这个“小金库”,一切不能报销的由“小金库”报销了,凡是不准开支的由“小金库”开支了,所有不该发生的财务收支的由“小金库”发生了……而客观原因则在于,治理“小金库”的法律规定比较分散和疲软,影响了“小金库”整治的效果。

  应该看到,一方面,“小金库的存在,在某种条件下为”法人犯罪“如组织行贿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私设“小金库”,存在着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不仅如此,还在于“小金库”一是隐瞒收支,谋取私利,二是体外循环,以支抵收,形成“账外账”,严重干扰了财经管理秩序,已经成为产生腐败现象的温床。

  毋庸置疑,“小金库”成为久治不能根除的“顽疾”,原因在于,制度上有所欠缺、管理上有漏洞、监督上不到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检查、轻处理”,处罚处分力度不够。最终在处理环节不了了之,加上长效机制建立又没有形成,风头过后,“小金库”依然故我就成了一种必然。

  “小金库”是权力腐败的温床,根治“小金库”顽疾,必须在查处上有力度,在长效机制建设上有深度,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和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屡禁不止私设“小金库”,肆意挥霍国家钱财的个人和单位,要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小金库”的滋生与蔓延。

  文/张冰歌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