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涨工资已是大势所趋 纺织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2)

2011年01月31日 09:34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在节能环保方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按可比价计算,纺织行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约40%;行业能耗增长幅度大大低于工业增加值增长幅度,纺织工业增加值上升了101.18%,能耗上升了15.71%。与此同时,印染行业百米印染布生产新鲜水取水量也由4吨下降到2.5吨,累计减少37.5%。污染物控制以及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都得以较大程度的推广。

  来自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纺织工业总能耗占全国工业总能耗4.3%,规模以上企业用水量占全国工业企业8.5%;废水排放量占全国的10%,其中80%为印染废水,平均回用率仅为10%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仍有许多纺织企业节能减排投入不足,先进工艺技术装备采用率较低,故此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

  节能减排是未来中国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从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到《纺织行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都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据介绍,《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提到的“50+110”工程,在50项关键技术的266个子项中,有50项节能环保项目。而在110项重点推广项目中,节能环保项目就有34项。可以说,节能减排贯穿了纺织业科技进步纲要的始终。

  “现在对纺织产业来说,一个重大的挑战就是我们怎么摆脱这种能源消耗型和污染型历史的帽子,走向绿色产业之路。”孙瑞哲此前表示,顺利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不仅关系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是对行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东升西进”步伐加快

  长期以来,中国纺织工业一直保持着“东重西轻”的产业格局,2005年我国东部地区纺织产值占全国纺织产值的比重达到峰值,占比为88%。2010年,这种格局开始被打破。内陆省份已经成为纺织服装企业投资活跃的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发展势头更加强劲。来自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消息,2010年1-11月,东部地区纺织投资额占全行业投资总额的比例为52.93%,较2005年下降了21.04个百分点。中、西部分别提升17.96、3.08个百分点。纺织业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

  优化区域布局、促进产业转移是《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产业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业内人士一致认为,2010年纺织产业转移承载着企业市场行为和国家政策引导的双重重任,为此发展势头迅猛。

  业界权威人士指出,由于东部地区受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等要素约束的加剧,纺织工业必须转型升级,要充分发挥原有的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和产品,这是东部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为中西部纺织发展腾出一定空间。

  “十二五”期间,中西部纺织经济所占比重将再度攀升,到“十二五”末有望占据纺织经济整体25%以上的份额。孙瑞哲认为,转移并不是现有制造能力的搬家,而是在转变发展方式指导思想下的转移。因此,中国纺织产业转移的最终落脚点将放在完成产业升级上。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保持在4.2%,较2010年预测值下降了0.6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为2.2%,较2010年预测值下降了0.5个百分点。业内人士分析认为,2011年,中国纺织产业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势,这种“复杂性”对中国纺织的压力将会成为一种常态。

  作为中国纺织工业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在2011年因受“复杂性”的影响或将出现一定的变化,但是稳步回升的总体态势不会改变。首先,在行业投资上兼并重组的力度有可能加大,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调整步伐也将进一步加快。其次,消费结构的调整和社会保险的扩大以及收入倍增计划的提及,这一切都或可说明内销市场的前景更加看好。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经济恢复步伐的放缓与消费需求增速的减慢,有可能抑制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增长;另外,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增加,也会削弱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甚至会造成部分订单的流失;与此同时,我国纺织行业目前还面临着劳动力、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诸多要素成本的上涨压力。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预期2011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增速将有所减缓。记者 刘战红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