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上班第一天,深圳各人才市场可谓“剃头担子一头热”:招聘企业纷纷摆摊设站,甚至上调薪水争揽员工,但求职者则普遍显出你“荒”我不“慌”之淡定心态。持续多年的用工荒,其实是一个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前兆,亦是阵痛。此刻,除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深圳已别无选择。
目前,深圳虽已形成高新技术、物流、金融和文化四大支柱产业,但仍存在大量劳动密集型、“三来一补”型低端产业(主要集中于新纳入特区范围的龙岗、宝安两区)。一方面,福田、罗湖、南山等地原关内的土地资源和地产价格,都已经到了城市经济发展能够继续利用的极限。另一方面,去年撤关实施特区内外一体化,固然使深圳的整体发展获得更大的资源空间,为全面实施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但在目前的产业布局与发展环境下,想把这种可能尽快变成现实,显然并不靠谱。龙岗、宝安两区,数万家工厂(企业),绝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而这些低端产业目前仍是上述两区以及下辖各街道的经济命脉所在。
去年,深圳最低工资标准大幅上涨。随着省内外最低工资标准的水涨船高,尤其是面对一年比一年严峻的用工形势,深圳今年最低工资标准可能会继续调高。但是,不管涨幅有多大,实际工资的绝对值都是偏低的,政府也要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 原材料与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再面对加薪压力,不少企业要么关门,要么向偏远地区转移。根本解决用工荒,只能依靠产业转型升级,但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梯次转移。假如短期内低端产业大量转移,而同时囿于道路等基础设施制约,高端产业一时难以引进,势必形成产业“空心带”,这会给城市经济发展造成重创。
涂启智(深圳)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晔君】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