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用工荒“牵手”求职难 节后劳务市场显两难尴尬

2011年02月11日 16:06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从2月8日到2月10日,临沂市区几场招聘会都出现了人流如潮、比肩接踵的火热场面。然而,一方面,大中专毕业生等求职者直呼找份心仪的工作很难,而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在抱怨“招工难”。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双重尴尬呢?

  求职者“眼高手低”,不愿从基层干起;企业设置一定门槛、待遇差等因素是出现这种双重尴尬的主要原因。而如何破解这种尴尬问题,还需多方携手。

  走了一圈也没找到心仪的工作

  “我今年6月就要大学毕业了,想提前来这里看看有没有适合的岗位,但在招聘会现场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自己看中的岗位,企业要求有工作经验;符合企业要求的,我又觉得待遇太差。”2月8日,在参加完临沂节后首场大型青年就业招聘会后,家住罗庄区册山街道,目前在山东科技大学读书的张金伟无奈地说。

  张金伟的无奈反映了多数求职者的心声,不少求职者表示,虽然招聘会上用人单位提供了很多岗位,但符合自己要求的却很少。

  2月10日上午12时,在共青团临沂市委主办、市青年就业创业交流服务中心承办的节后第二场大型青年就业招聘会上,记者在拥挤的人流中碰到了毕业于威海职业技术学院的苍山籍姑娘张海云,她告诉记者:“虽然以前的工作也算安逸,但是没有养老保险等,节后想换一份工作,找一家适合自己专业、管理正规、发展良好、有社保待遇的单位。可是在这里转了一整圈,虽然有一两个有意向的岗位,但是离心中理想的工作还是差得很远。”

  等了一上午只有一人来填表

  求职者找不到工作,企业却在抱怨“招工难”。

  2月10日12点10分,在节后第二场大型青年就业招聘会上,临沂市光明铅笔厂负责招聘的殷志中苦笑着告诉记者:“我们上午9点一开场就摆出了招聘简章,整整一上午,虽然有十多个求职者过来咨询,但却只有一个人填了招聘表格。我们这次招聘的是车间工人,要求的条件很宽松,只要身体健康、符合法定工作年龄就行,而且待遇也很好,一般职工月工资在1800至4000元之间。出现这种无人问津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我们是民营企业,工作地点不在市区等原因。”

  临沂市光明铅笔厂的这一窘境很普遍。山东晨正商贸公司销售部经理朱战周也表示,他们公司在此次招聘会上也出现了招工难的情况,很多求职者要求很高,不愿干销售等辛苦的工作。

  在此次招聘会现场,不少企业招聘人员表示,能招到一个合适的人才很难,工作地点、社保待遇、工资水平等都是导致招工难的因素。

  “两难”境地不是单方的错

  “求职者就业难不难,得看情况,从我们招聘过程中可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眼光还是太高,他们大都不愿意从基层干起。还有的求职者把工作地点看得太重,他们大都不愿意到外地工作。再者,随着‘90后’逐渐长大,他们也开始冲击就业市场,种种因素导致部分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近日,临沂惠民早餐工程有限公司郭春雷这样阐述了对求职难的看法。

  同时,招聘单位对工作经验的要求让很多应届毕业生觉得非常尴尬。有些应届生表示,就业单位要求有工作经验对他们来说不太公平。

  谈到企业用工荒问题,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范宗慧表示,企业之所以留不住人才,主要是工资、福利以及社会保障方面存在问题。员工工资偏低是用工荒的主要原因,在一些用人单位中,有些员工的月薪甚至低于最低生活标准,由于工资低,不少求职者宁愿在家里闲着,也不愿到企业工作。企业留不住人的另一个原因,是员工缺少各类社会保障,目前,求职者越来越重视五险一金,有些用人单位没有这些社保待遇,所以就很难招到人。

  相互理解放平心态才能共赏“阳光”

  “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决用工荒和求职难的双重尴尬,还需要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共同解决,两方都要放平心态,互相理解才能共赢。”2月10日,临沂大学团委书记罗成建说。

  罗成建认为,求职者尤其大学生在求职时要求高工资、高待遇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们求学成本高,四年下来,包括学费、杂费、生活费等,一个学生少不了要花四五万元,他们求职时要求高待遇也在情理之中。由于现在很多大学生或年轻求职者心态太高,不愿意到基层工作,这也造成了求职难。

  用人单位出现招工难,也得找找自身原因。待遇太低、工作强度大、发展环境差等都是出现招工难的因素。

  因此,罗成建建议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都要放平心态。求职者要放弃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用人单位要加强自身的发展,规范用人行为,不断提高员工待遇,并鼓励年轻人在企业成长。

  另外,罗成建还建议政府部门在多多出台促进就业、创业等政策的同时,建立多层次的供需人才库,这样不仅给求职者提供了一个寻找工作的平台,也能给用人单位选择人才提供便利,可以说人才库是一个解决用工荒和求职难的有效途径。

  记者 韩纪功 实习生 卢丹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