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省级及省级以上开发区实现区内生产总值833.1亿元,同比增长22.7%;工业总产值1805.8亿元,增长16.6%;税收收入82亿元,增长11.3%。大同开发区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汾开发区甘亭工业园被确认为全省首家产业转移示范区,朔州开发区被确认为全省首家静脉产业示范区。跟踪落实我省与富士康合作备忘录,积极引导大项目向太原经济区、晋城开发区、晋中开发区集中发展。支持太原富士康机构件扩大投资30亿元,新增就业3.8万人。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完成合同额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8亿美元,在外人员5600人,带动设备原材料出口4500万美元。对外投资项目18个,协议投资额8324.7万美元。晋非经济贸易合作区进展顺利。
“十一五”:商务工作交出圆满答卷
“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商务事业发展势头迅猛,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协调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十一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5%,比“十五”期间提高4个多百分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连续5年作为省政府为群众办的实事之一,累计建设农家店2.7万个,配送中心60个,辐射全省90%的乡镇和70%的行政村。
“十一五”期间,进出口总额累计不仅比“十五”增长了2倍多,而且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分别为25%和10%,比“十五”末(16.8%、2.9%)分别提高8.2和7.1个百分点。全省成功获批全国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
“十一五”期间,利用外资累计91.9亿美元,比“十五”时期的24.9亿美元净增67亿美元,增长2.7倍。共引进各类资金5223亿元。世界500强企业有19家落户山西,中国500强企业中有150余家与该省进行投资合作。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区内生产总值累计比“十五”增长了2.6倍,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初步形成了铝镁合金深加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商贸物流等特色产业。
“十一五”期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完成合同额20.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6.5亿美元,在外人员2.3万人,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360%、560%、180%。
二是部门影响力不断提升。2006年,全省对外开放大会后,先后举办了“港洽会”、“珠洽会”、三届能源博览会等大型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山西的对外开放形象。提出组建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的思路,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调研、起草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由省煤炭运销公司申报并获国家批准。积极反映煤层气独家垄断专营问题,经报请国务院批准,外资进入中国煤层气领域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放宽。
三是调控能力不断提高。2006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消费的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政策支持。面对金融危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一系列保内需稳外需的政策,积极出台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和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有关措施,发挥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为确保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把国际金融危机对外贸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国家和省里的部署,有效抑制了主要生活品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确保市场供应稳定。
四是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省商务厅被省政府评为政风行风评议先进部门,政务大厅连续5年被评为先进单位,2010年又获省直机关十佳文明窗口,商务厅网站在全省绩效评估中排名第一,“厅长信箱”荣获全国“政民互动精品栏目”奖。
本报记者 陈妍 胡明轩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晔君】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