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湖南劳务输出大市——衡阳的火车站广场上,来自衡阳农村的范红美拖着一个大箱子,去乘坐前往广州的列车。他已经外出打工十多年了,年年都重复着一样的返城。不过今年发生了变化:他带着儿子去打工,让孩子不再留守。
他告诉记者,以前节后一返城就面临离别,自己难受,孩子哭闹,今年不同了,虽然多了个“油瓶”,但是心里踏实了,返城也愉快了。
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流持续高位,“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近日,新华社“新春走基层”记者在劳务输出大省湖南发现,在各地政府出台措施关注“留守儿童”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也选择将孩子带在身边,让孩子不再成为“留守儿童”,“带着孩子去打工”日渐成为他们的共识。
对于务工人员带着孩子去打工,多年来奋战在春运第一线的衡阳站工作人员李煜感受颇深,“以前的春运返城流,一眼望过去几乎全是大人,这几年带着孩子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了”。
为此,今年春运期间,衡阳站在原有母婴候车室基础上,还特别开辟了临时母婴候车室,以方便带孩子出行的旅客。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有母婴候车室和临时母婴候车室都挤得满满当当,仅K9243次列车候车期间,临时母婴候车室里的小孩就在100个以上。
范红美告诉记者,以前“夫妻两个闯天下”,一心忙着赚钱,小孩放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顾,虽然负担轻了,但是心里总有牵挂,一听说家里出了什么事情,总是担心孩子会不会受到影响,上班都不安心。
现在把孩子接到身边,不用再担忧了,生活变得温馨了,即使工作很累,只要下班后回家能看到儿子就觉得轻松了。
在父母身边,孩子的变化也是显著的。在开往广州的K9243次列车上,来自衡南县农村的刘军云和9岁的儿子肖世入坐在一起,她告诉记者,“以前家里老人带得太溺爱了,儿子的性格很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现在我们夫妻俩带着,对他要求严厉,儿子比以前懂事多了。”
除了安全考虑,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让孩子不再走父辈“打工仔”的老路,也是众多外出务工人员“带着孩子去打工”的重要原因。祁东县的唐小云准备将孩子转学到广州,“在老家,老人对孩子比较溺爱,学习落下很多”。
刘军云告诉记者,农村的教育比较落后,如果让孩子在家读书,很难成才。肖世入告诉记者,“在城市里读书要好玩一些,在乡下读书没有味道,城市的老师教得也要好多了”。刘军云说有了父母的监督和城市较好的教育,儿子的成绩提高很明显,过年回家和他的小伙伴一比,优势很明显。
在候车室里,32岁的外出务工人员谢显国和妻子带着女儿谢晴在等车,他们带着女儿在东莞打工,夫妻俩除了将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学习外,还为孩子报了一些英语、艺术的学习班,“尽管要多付出很多心血,但这样能更好地引导小孩成长,自己也不会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个重要阶段”。
可喜的是,当记者跟谢晴打招呼时,6岁的小女孩跟记者大大方方地说了句“Goodmorning”。
谢显国告诉记者,在他工作的工厂里,像他这样带着孩子在身边的打工者不少,而且现在每年春节回厂都会发现有新的孩子出现,“99%的父母都希望带着孩子在身边”,但他同时承认,还是有很多工友由于经济实力有限,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
谢显国说,每年花在女儿教育上的费用大约在1.5万元,仅每年孩子的学费就得8000元左右,而他和妻子一年的毛收入在8万元左右,还能支撑,其他收入稍差的工友就比较吃力了。
因此,一些务工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迫切希望,子女在打工地能享受与当地小孩一样的待遇,尤其是上学费用能再低一些。
11时,谢显国即将上车,他回头看了看,转过头对记者说,还是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回到家乡工作或创业,让自己的孩子不再背井离乡。
参与互动(0) | 【编辑:杨威】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