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通胀稳物价成为重要决策
●今年货币供应难以大幅降低
●食品价格上涨压力不容忽视
●需高度重视输入型通胀威胁
中央最近屡次强调,稳定物价是今年的头等大事,要坚决防止物价过快上涨,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是基于对当前物价形势正确判断基础上的非常重要的决策。抑制物价、防范通胀,我们在看到困难和挑战的同时,也要充分看到当前的有利条件,增强对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信心。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自2009年7月后逐月走高,从去年10月份开始,月度增长幅度一直在4%以上,使得去年物价指数3%调控目标“失守”,达到3.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自2009年7月后,也是逐月走高,去年全年增长率达到5.53%。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虽然促成因素很多,但从根本上讲,货币发行太多是重要原因。
去年CPI增长能够控制到3.3%,这是了不起的成绩。因为不但我国,世界主要大国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上扬,我们还面临输入型通胀因素的影响。价格上涨之所以没有反映货币供应增长的真实水平,根本原因是政府宏观调控决策得当,及时采取一系列保供给、稳物价的措施。只要市场供给能够大于社会需求,价格均衡水平就能得到维持,通胀就不至于失控。
虽然去年物价上涨得到有效控制,但导致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仍然存在。今年导致物价上涨的因素更多,管理通胀预期任务更加繁重。
首先,货币流动性过于宽裕的局面不会改变,今年货币供应量不会也不能大幅降低。为应对危机、“保增长”上马的项目,其中很多属于中长期项目,要确保这些项目不至于成为“烂尾”工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势头,仍然需要大量后续资金,可见今年流动性管理难度依然很大。
粮食和农副产品供应能否保持稳定,这是影响今年物价又一重要因素。在去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因素中,粮食和副食品价格上涨是重要原因,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达到7.2%。根据农业部发布的“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今年1月份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10.0%,环比上涨6.2%,“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8%,环比上涨7.3%,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态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同时,去年受自然灾害和俄罗斯等国发布小麦出口禁令等的影响,国际粮价飙升,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也连续7个月上涨,今年1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达231点,创历史新高。今年国际粮食市场求大于供的局面不会改变,国际粮食市场仍然存在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
去年冬天以来,我国华北和黄淮等地遭遇数十年来的罕见旱情,粮食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受自然灾害、成本上升和国际粮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我国食品价格上涨压力不容忽视。事实上,我国农产品价格总体水平还没有真实反映耕地和淡水等资源的稀缺程度,远低于人均农业资源禀赋相近的日本和韩国,农产品价格逐步上调也是必然趋势。
与此同时,我们还面临输入型通胀的威胁。美欧日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不断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送动力,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经济增长对能源、铁矿石、棉花等大宗商品需求将逐步增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攀升趋势难以改变,很可能接近并稳定在历史最高水平,输入型通货膨胀因素不会消失。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在抑物价、防通胀的同时,需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有更大作为,在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迈出更大步伐,努力建设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
丁茂战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副主任)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晔君】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