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关注通胀压力的短期与长期因素

2011年02月16日 08:26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9%。尽管没有像之前市场预期的“破五”,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CPI已连续8个月维持在3%以上高位,且有加剧上行趋势,因此,低于预期的CPI涨幅并没有减轻人们对当前通胀形势的担忧。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整权重后的调查数据显示,1月份CPI同比上涨4.9%,与上月相比,同比涨幅上升0.3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0%。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3%,拉动CPI上涨3.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6%,拉动CPI上涨1.8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春节假期以及气候因素是推动食品价格在去年年底短暂回调之后再度上行的主因,而非食品价格在食品的影响下出现连续上涨态势。

  不仅CPI,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月上涨0.9%,比去年同月上涨6.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月上涨1.2%,比去年同月上涨9.7%,涨幅均有所扩大。这表明,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振荡上行与国内采购价格高位运行,进一步助推PPI上升。而未来一段时间,应高度警惕输入性通胀对我国资源价格及CPI的传导。对此,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志明分析说,在去年年末短暂振荡回调之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重回振荡上行通道;与此同时,2010年第四季度GDP回升也表明,未来中国经济出现明显减速的可能性较小。“虽然1月份的PMI下降至52.9,但同期购进价格细项指数仍然比上月上升2.6至69.3,进口细项指数比上月上升2.6至53。”他认为,这些情况反映出我国生产进口需求和成本短期内仍将面临上涨的压力。

  从去年物价上涨情况看,主要是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根源是粮食价格上涨。此次国家统计局虽然对食品类权重下调2.21个百分点,但权重调整之后食品类权重仍在30%左右。因此,短期构成通胀压力的主要原因,除了前面提到的输入性因素外,粮食价格能否保持平稳依然是关键。据保守测算,粮价上涨10%,如果仅推动猪肉价格上涨10%,那么也将推高CPI0.61个百分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5.46亿吨,其中夏粮主要品种小麦的产量大致在1.13亿吨左右,而冬麦则占据全年小麦产量的90%以上。作为我国冬麦唯一的主产区,目前黄淮、华北地区正在遭受旱灾影响,其中占全国小麦产量一半以上的河南、山东、河北三省灾情较为严重。如果旱情得不到有效控制,我国2011年冬麦乃至全年的粮食收成都会受到较大影响。对此,陆志明表示,潜在的夏粮减收已经形成粮价上涨预期,并可能进一步推高通胀预期。虽然目前是否减产,减产规模如何尚无定论,但是一旦国内脆弱的粮食自给平衡被打破,那么将会面临高昂的外部进口成本。“2010年全球小麦价格因俄罗斯、南美等地旱灾上涨45%,而国内仅上涨5.1%。虽然国内粮食收购价格逐年上涨,但是国内外巨大套利空间已经引发了市场的上涨预期”,他认为,一旦中国夏粮减产很可能会增加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导致国际粮价进一步上涨。粮价上涨不仅将对中下游肉禽蛋养殖、畜牧、餐饮等行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还将进一步通过生活成本的提升推高工资、资源品价格,最终形成整个物价的全面上行压力。

  事实上,即使剔除当前影响粮价的气候因素,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也具有长期上涨因素。日前,国务院再次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这已是粮食最低收购价“连续4年上调”。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研究认为,近年来,主要粮食生产所需花费的费用均明显上升,四年累计涨幅达到43.8%,而最低收购价的同期提高幅度仅为9.5%左右。这意味着,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相对收益在显著下降。因此,要保障未来主要粮食的充足供给,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除了对农民给予补贴,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也将不可避免。

  此外,土地供给受限、劳动力成本加大等因素,也决定了食品价格长期稳定上升趋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表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农产品生产的基础成本上涨渐成常态,长期被低估的农产品正通过涨价回归价值,进入趋势性的上涨通道。因此,很多经济学者将此轮通胀定义为“成本推动型”通胀。近来各地频现“民工荒”,显示随着低端劳动力的短缺和工资的增长,劳动力成本压力正在逐步扩散。长期来看,劳动力成本上升将是构成未来通胀压力的重要因素。

  对于短期通胀压力,专家们认为,可以通过抗旱保收、对农民补贴以及政府粮食储备平衡机制,保障粮食价格维持基本稳定;通过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收紧流动性。也有专家建议,加快人民币升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对CPI的影响。但是对于长期通胀压力,张茉楠认为,更多的由结构性因素造成,反映出中国经济内部的深层次问题。因此,只有通过改革、转型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才能根本解决。

  记者谢利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