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先生是近年来中国慈善事业推波助澜的人物,春节前他携5亿多台币现款开展的台湾感恩之旅,在台海两岸引发一波慈善热潮。
对于陈光标式慈善,社会赞誉的多,批评质疑的也不少。我认为,陈光标式慈善对中国慈善事业的推动是无可置疑的,其慈善观对于正思考散财之道的中国第一代创业者来说,具有极大示范效应。慈善事业既要做,又需要宣传,只有让更多的人知晓,才能形成全社会参与慈善的氛围。
对于一些专家和慈善界人士质疑陈光标式慈善不规范,过于作秀,直接发钱不尊重受助人等问题,我倒是希望我们中国慈善界能从他的行动逻辑里找到我们的不足和短板:陈光标得到过那么多的慈善荣誉,有过那么多的慈善机构合作经历,还担任着十多个慈善组织的副会长、理事等荣誉职务,为何他还要选择自己亲力亲为做慈善?我们应当从中反省:
首先,中国的慈善组织要大力提升公信力和透明度。2010年9月,陈光标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这么一段话:“我之前捐赠也遭遇过不透明的,想想捐钱不知道去了哪里,心里憋得慌难过,于是就是自己做。”作为一名慈善事业工作者,我觉得这是让我们业界汗颜的话。近年来,主管慈善事业的民政部门加强了对慈善机构的年检、年审,公益透明度建设也有了一些进步,但是从行业整体看,公信力缺失,透明度差,仍然是中国慈善界共同面临的最大挑战,我们做到的离捐赠者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他们还很不满意。
其次,中国慈善组织要进一步提高救助效率。中国目前影响力比较大的慈善组织大多脱胎于政府或党群组织,带有浓厚的衙门色彩,依靠现有的政府或社会组织体系实施救助项目,层级较多,项目审批流程较严,拨款周期较长,手续较复杂,与陈光标直接将钱发到受助者手上比起来效率低得多。有的慈善机构头年的捐款项目,第二年甚至第三年还没有把钱拨付到受助方。效率低是目前我们慈善机构的另一块短板,慈善机构不能盛行文牍主义、官僚主义,我们要改进救助机制,提高救助效率,探索更多有效的救助直通车的模式。
再次,慈善一定要让捐赠方获得快乐。慈善事业属于创意产业,要有不断的创新,通过精心的设计和策划,让捐赠方获得人生的高峰体验,实现个人的价值。为什么陈光标获得了那么多的奖牌、捐赠证书,那么多的荣誉称号和职位,他仍要自己做慈善呢?正是因为我们慈善组织的策划和创意满足不了他的需求,发证书、授予荣誉职位等陈旧的形式已经让他麻木,不能打动他了,他要亲自策划、组织慈善活动,要去“秀钱墙”、要去与巴比对话、要跨过海峡去台湾发红包。他的慈善创意极具创新性和传播价值,因此他不断成为媒体的聚焦人物,也将他的慈善理念影响了更多的人。
从陈光标式慈善,我们要看到行业的危机,找到中国慈善的不足,我们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 刘选国
参与互动(0) | 【编辑:吉翔】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