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北京人口规模膨胀超资源极限 城市运转压力空前(3)

2011年02月21日 07:2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观点

  调控人口比“限车治堵”更复杂敏感

  调控人口比“限车治堵”涉及更多群体的更重大利益,复杂敏感,北京作为首都更容易引起国内外关注。调控的具体政策措施无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界拷问:是否歧视外地人,是否公平,是否正义?

  北京隆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强磊表示,北京人口调控要取得真正成功,具体政策首先要经得起各方面拷问,确保有效避免引发重大争议和民怨。

  一是调控人口规模要与促进社会公平寻求平衡。多位专家表示,控制人口与促进公平无疑存在矛盾。以教育为例,北京教育越公平,流动人口子女入托入学越容易,就越吸引更多外地人带孩子到京就学,就越不利于人口控制;北京如果限制外地孩子在京求学,这种限制越严,越有利控制人口,但又会被视为不公平和歧视外地人。

  北京市政协委员、西城区教委新闻发言人李燕玲认为,在研究教育改革和人口调控问题时,在更好地关注民生、维护教育公平的同时,要兼顾北京人口调控和社会发展实际。

  北京市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巫永平认为,北京在控制人口规模过程中需要坚持包容和开放。他说,流动人口在分享北京土地、水、住房、教育等资源的同时,对北京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全世界国际化大都市都是高度包容的城市,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北京,包容性是它应有的城市品质”。

  二是调控人口规模要体现依法行政和程序正义。强磊表示,北京调控人口规模的具体政策措施,不能与宪法、法律和法规相冲突,避免引发大规模行政诉讼等司法风险,比如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政策就不能与教育法相冲突。要做好充足的法律准备,比如实施居住证制度一定要以先完成地方立法为前提。

  三是调控人口规模要靠加强协调来保障落实。据了解,北京将在2010年底人口普查的数据出来后,研究制定人口调控的具体政策措施。专家分析,相关具体政策的出台首先要北京市协调出一个方案,并获得中央支持。

  北京市政协常委会调研报告因此建议:“尽快成立首都人口委员会,借鉴首都规划委员会模式,制定重大人口决策,研究重大人口问题。”

  调控绝非简单“拒绝”和“驱赶”

  “调控什么?不就是更严厉地拒绝更多外地人拿到进京指标和北京户口,更坚决地把流动人口驱赶出北京、把老城区的居民驱赶到郊区?看来我的北京梦越来越渺茫了。”记者一位梦寐以求想调进北京的朋友这样抱怨。

  北京市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巫永平表示,北京调控人口绝非简单用行政手段实行“拒绝”和“驱赶”,调控包括综合使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更需要解决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市规划实施水平和社会管理水平、加强区域合作等深层次问题。

  一是提高产业和就业“门槛”,减少人口需求。北京市推广“顺义模式”。顺义区的流动人口仅有其他区的三分之一或一半左右,主要是靠产业比较高端、本地人充分就业、提升传统服务业组织化程度减少对流动人口过度需求、在房屋租售等方面加强调控、对人口实行总量控制。

  巫永平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人口规模调控的根本途径,北京要继续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不能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低端产业和传统服务业要改造升级,提高就业“门槛”。

  二是简化首都城市功能,分流人口。政协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港澳台侨工作顾问黄钺说,要解决北京人口、环境、资源失衡问题,应在调整资源配置上找出路,简化北京城市功能,保留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等功能,将医疗、教育和经济等部分功能转移到其他城市。

  三是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促进区域协作,转移人口。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认为,北京核心区、拓展区、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人口分布严重不均衡,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合理,首都功能核心区政治、教育、医疗、商贸等功能高度集聚,导致核心区人口饱和、交通拥堵。北京需要在通州等地加快打造副中心,加快新城建设,将优质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设施适度向新城倾斜,调控户籍政策,如新迁入人口优先落户新城。

  北京对周边要素包括人口的集聚效应明显,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应探索建立京津冀人口有序流动机制,加快推进区域内基础设施布局、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方面实质性合作,以产业就业引导人口转移疏解。

  记者 黄海 张舵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