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行业收入差距讨论引发热议 专家称中国理应更低(2)

2011年02月22日 08:46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苏海南:我认同政府在初次分配应该有所作为这种说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初次分配中应该有所作为,但这不意味着政府都用行政手段,比如说打破垄断、立法是要政府去做的。这是用法律手段矫正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从法律上打破垄断,使得一些垄断行业不能获取非劳动收入和非经营收入。《反垄断法》就是政府的立法部门制定的。因为中国的很多垄断就是行政配置资源不合理造成的,这就需要政府自己来出手纠正这些现象和偏差。再比如政府在初次分配中对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减免税费,让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和征收资源占用税等,这样将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周天勇:政府在初次分配要有所作为,主要是在建立起工资诉讼机制、工资集体谈判机制、最低工资标准、强化征缴五险等方面进行监管和完善。再者,就是要改革垄断性国有企业、垄断性金融行业。但是,对于那些利润已经很薄的比如纺织行业,如果硬性提高工资,有些企业承受不了的,该转移就得转移了,有的企业或许就垮台了。政府在二次分配方面能做的却不多,不可能把财政的钱拿来给工人发工资,除非对高工资的人群多征税,对低工资的人群又该怎么分配呢?

  梅新育:某些行业收入差距缘于客观经济社会规律,但我不赞成政府不干预一次分配。首先,过度依靠二次分配很难起到效果,因为高收入群体有更多的手段逃避税收调控,甚至能够打着“藏富于民”、减税之类旗号冠冕堂皇地反对二次分配。

  其次,在微观层次,从生产环节来看,收入分配的平等、公正都有利于激励绝大多数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而不是仅仅激发一小部分所有者、管理者的积极性而令绝大多数劳动者为之气结。何种局面更有利于生产扩大、增加供给以及社会稳定,不言而喻;须知,“一人傅之,众人咻之”从来就不能成事。

  第三,过度依赖二次分配的一大副作用是打击劳动积极性。

  缩小收入差距需采取哪些措施?

  《中国经济周刊》:从整体上看,缩小我国过大的行业收入差距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宋晓梧:首先是要打破垄断。其次规范现有国有企业的收入。国有经营资本的预算管理,现在也在加强。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举例说,国有垄断并不意味着收入就一定得很高,像挪威北海石油,过去立法规定100%归挪威国有,不允许出售给私人和国外资本,最近这些年有些变化,规定40%的股份可以被国外持股和私人持有,但仍是国有控股。可是这个公司老总的年收入不超过平均工资的三倍。西方国家对国有企业工资控制很严,基本是参照公务员工资,不允许国有企业有过高的工资。现在我国的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控股企业的老总,却参照国外私营企业的工资。

  苏海南:首先,要打破垄断,让非公有制企业以及中小企业有机会进入到绝大多数经济领域中去。其次,要从源头上来控制垄断行业或者过高收入行业那些不合理不公平的收入。国有企业要上交利润,资源占用行业就要上交资源占用税。在此基础上,贯彻落实温总理讲的,对垄断行业企业的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进行双重调控。第三,对那些劳动密集型的、经营利润微薄的、安排大量劳动者就业的中小企业,要进一步减免税费,让他们有能力维持企业的生存发展,同时有能力给职工增加工资。第四,改进完善个人所得税。让暴富的过高收入者和其他高收入者多交税,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负,特别是要从财政收入中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民生、社保和转移支付,更好地保障低收入居民包括低收入行业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从而缩小收入差距。

  周天勇:要调整行业收入差距过大,首先,要打破垄断,深化垄断企业的改革。垄断企业的利润分配、工资决定、成本核算等,都要公开化,都要接受第三方监管。其次,各级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现在各地的最低工资线都太低。第三,要建立集体工资谈判制度,支持老百姓的工资诉讼。

  梅新育:对于不同原因造成的行业收入差距,我们应当采取不同措施。经济全球化引起的行业收入差距、市场行情变动引起的阶段性现象不是我们要过度反对的,那样做只会导致我们经济发展停滞,最终大家受损。对于行业垄断造成的行业收入差距中,有一部分是我们要反对并加以解决的。之所以提出是“有一部分”,是因为某些行业垄断是我们为了一个更高的目标或自然因素而必须实施的,如水务、烟草等等。为此,我们不得不承担一定程度的副作用。

  要改善收入分配格局,行业收入差距确实需要调节,但更重要的是调节行业内收入分配差距。在此基础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努力提高收入落后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这是提高其收入的根本途径,而且推动低收入者更快地提高收入也是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的最佳途径。

  第二,提升产业结构,让先进产业部门能够容纳更多的就业。

  第三,对某些垄断性行业的薪酬水平实施一定程度的政府管制,并通过税收工具转移其过高的垄断收益。

  第四,对于某些因行情变动而受益的高收入行业(如当前的采矿业)实施一定程度的调控。当然,这种调控也意味着当该行业落入周期性低谷时政府需要给予一定的补助。

  记者 王红茹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