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四:刘成教授提到,至少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要警惕,要想怎么应对。但一些观点并不同意,认为这是好事,不需要应对。中国为了应对危机,前两年投放的流动性已经严重过剩,这些游资撤出去一些反而减轻国内的一些经济问题的压力,包括对于楼市、对于通胀来讲,都会缓解一些有效的压力。到底需不需要应对呢?
赵锡军观点:各国需要有各种各样手段应对
赵锡军:我觉得,目前市场上国际资金特别是短期资本的流动频率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这可能是以后要面临的一个经常性的现象了。这个现象可能避免不了,所以从各个国家自身的经济发展的健康角度来讲,要有各种各样的应对手段,至少要避免这些资金短期内大量流入带来的压力和大量流出带来的缺口。
我们从若干的历史的案例来看,有些国家发生支付或者是外汇市场的动荡,或者是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甚至引起危机,使短期内资金大量流入流出带来结果。比如90年代的拉丁美洲跟墨西哥的危机,还有上世纪末在东南亚一些国家的金融危机,就有这些因素的作用。
刘成观点:资金的流出不一定有序,因此需要控制
刘成:我们回顾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实际上国际资本撤离,在整个拉美只撤出一小部分,10%都不到,大量的资金是本国的资本也跟着跑。虽然表面上看中国资金很富裕,但是巨量的资金流动对任何国家体,第一是无意义的,第二很可能是有害的,所以即便是流出,我们也要有序流出。但现在谁也不敢担保这种流出就一定是有序的,所以有很多国家对资本流动,虽然中国有那么多资本的节余还是要加以控制的一个原因。
资本流动一旦流动起来,可能开始是个涓涓溪流,但是一旦流动起来,极有可能变成一个洪水。即便是中国,即便是美国这样的市场,能不能抵御住巨额资本流动的冲击,都可能成问题。
魏亮观点:我国存在资本管制,可有力应对资金大规模进出
魏亮:首先我想还是我刚才的想法,首先就是以适量的回调。如果是一个正常的流动,我们知道现在美欧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有一些资金到那块去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么另一方面恐怕也存在发展中国家有一些的问题,这种问题恐怕会对资金引起一定的恐慌,这种盲目的,就像赵教授和刘教授刚才所说的,盲目的资金它是盲从的,它把避险作为第一位,第二位才是获利。所以说,有一个带头的,说这不行了,我们就赶快跑,那就跑,这种大规模的流动确实是要引起警惕的。但是相对而言,我们国家还确实不好比,它是存在一定的资本管制的,这种资本管制实际上是应对大规模快进快出是非常好的做法。
而且新兴经济体要防止这些问题,还要从一些基本的地方来做。比如这个资金大进大出存在着一个预期的问题。如果所有的新型经济体它的预期都是总体向好的话,势必不能够带动这样的大进大出。就像我们现在说,为什么东南亚不会再出现像1997、1998年时间的金融危机,就是它的经济自生能力,就像保持水土一样,它有植物,这种力量在也是实际上控制游资的大进大出。
焦点五:国际资本撤离新兴市场,毕竟有可能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造成一些影响,这种影响将会在哪些方面会有更加突出明显的表现呢?
赵锡军观点:影响在我国更多体现在市场心理作用上
赵锡军:首先,我想是对市场的心理可能会有一些影响。因为一般来讲,新兴市场的投资者可能不是像成熟市场那么理性,同时再加上如果有一些国际投资者故意诱导,它很容易心理上有一种盲从的效应。第二,在心理的影响或者作用之下,再加上确实是有些所谓的机构它撤离了一些资金,那么可能会对市场的一些价格构成一定的影响。
今天股市出现了一个比较深的调整,可能更多是心理作用,可能没有实质性我要抛出多少。如果这个国家没有资本的管制,你可以自由的流入,可能就会带动比较多的资金的流出,这个可能就会有比较大的影响了。所以我想,在我们国家来讲,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的作用会大一些,因为我们国家还是有比较好的资本的管制和外汇市场的一个管理的能力的。在这种情况下,实质性可能并不是有太大的影响,另外的话,我们国家是一个制造业为主的这么一个经济体,相对来讲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这块,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影响可能就会更大一些。
焦点六:面对有可能的不利影响,如何应对呢?什么样的措施是值得我们考虑来采取的?
刘成观点:完善综合配套 不赞成管制
刘成:我想第一应对不要盲目乐观。因为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可能前几个月,那时候全世界都高估亚洲经济体系,很强大一个经济体瞬间就被击溃了,所以我们对任何事情的流动都不能掉以轻心。但对资本的流动过程中,我们对流入资金谨慎的分析,那些我们是正常的流动,那些可能对我们资本的环境不好了,都可能流入,有的可能资金是流出去了不回来了,有的可能流完再回来,趋利性的。
我们要完善自身的制度,制度的建设,优化的投资环境,包括产业结构适当升级,怎么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通过这种情况,既让投资者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收益,又增加他的安全感,我们用我们的产业,用我们的机制,用我们的制度还能留住钱,留住人,留住人才,为我们经济很好的打下发展空间,这样资金就像鸟似的筑巢。所以说发展中国家,无论国际氛围怎么变化,要从强化自身开启,才能在风雨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金融管制,我不太赞成用管制手段,更不赞成制度手段,经济发展我们的经济体应该会越来越自由的。管制会越来越少的,这我觉得是毫无疑问的一个大趋势。正常的市场经济手段,比如说调利率,要和国家的利差,考虑主要国家的市场情况。另外在开放经济体下,一个国家作出的利率调整效应会很大程度上对投资者或者主动或者被动的移动所抵消。所以应该说是加强了我们经济调控的难度。但是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经济政策要和主要国家经济政策要协调,也就是说我们今后国际协调的分量突出了,所以说现在看我们中国和欧洲,中国和北美,亚太金融,很多很多就是加强经济协调。
魏亮观点:适当管制非常好
魏亮:我觉得适当管制非常非常好,从历史来看,为什么我们能够抵御了1997年东南亚的金融危机,我们有比较完善和严格的市场管制和外汇管理,如果没有那个市场管制和外汇管理,很可能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金融体系就垮掉了,我们也没有力量帮助香港维护他的金融稳定。另一方面,金融市场毕竟是市场化行为,必然要在一个常态下是要有市场调控,但是到了一个急转直下的时候,政府不管或者没有强制的手段,一个看得见的手来管,恐怕也不好。从这样的效果来看,恐怕不管是经济政策协调也好,管制与市场的关系也好,都要把握好度。因为我们看长期的趋势是自由化,我们管制不要了,完全听市场的,金融市场是不是能够自己调控,我们认为能够调控,但是这个周期可能很长,和社会周期不吻合,很可能社会已经乱了,市场没有调过来了。
参与互动(0) | 【编辑:位宇祥】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