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积极回应诉求 车船税法草案二审稿注解开门立法

2011年02月25日 00: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月23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车船税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第二次审议。与初审稿相比,草案二审稿降低了车船税的税额幅度,乘用车排气量1.0升以下的,为60元至360元不变,1.0以上至1.6升的降至300元至540元,1.6升以上至2.0升的降至360元至660元。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中新网2月24日电(汽车频道 李建宗)全国人大常委会23日审议的车船税法草案二审稿对原草案作出大幅调整,降低了排量在2.0升及以下乘用车的税额。从一审稿公开征求意见到各方热烈讨论,再到吸纳民意大调整,车船税法草案的成型过程为“开门立法”增添亮丽注脚。

  多方热议车船税法一审稿

  2010年10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草案)》全文公布,并在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引起巨大反响。公众通过网络、来信和报刊等方式踊跃表达意见。至11月30日,中国人大网共收到97295条意见。在近10万条意见中,赞成草案将行政法规上升为法律的35779条,占36.77%;要求对草案进行修改、降低税负的53137条,占54.62%;反对制定车船税法的8379条,占8.61%。超过半数的公众认为草案增加了百姓个税负担。而在诸多问题上,民意体现出激烈争论。例如,7695条意见要求明确立法目的,认为草案有搭立法便车提税之嫌;7066条意见要求降低或者持平2.0以下乘用车的税负;6850条意见要求用燃油税代替车船税等。

  一审稿在业内亦引起巨大争论。中汽协副秘书长熊传林对车船税法草案提出多点具体意见,如不利于自主品牌发展、不能充分体现财产税性质、不能达到促进节能减排目的等。乘联会秘书长饶达则表示,“社会和媒体对车船税法提出了很多不该有的质疑。”并针对中汽协的意见逐条提出批驳。继争夺汽车产销数据发布的“权威性”后,两家国内最主要的汽车产业协会再次针锋相对。

  车船税草案一审稿也吸引媒体高度关注。10月31日,新华社刊文质询草案“是调节财富分配还是加税?”。紧接着在11月1日和3日,新华社又连续发文指出车船税涨价不合时宜,批评税务部门将私家车当成“唐僧肉”。而《广州日报》等国内主要媒体也发表读者调查,呼吁相关部门重视群众意见。

  近10万条意见及业内、媒体的声音得到立法机构积极回应。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郝如玉在参加某税收论坛时坦言,群众对新车船税法案意见很多,推行面临阻力。中国人大网表示要针对各方意见不一的状况举办“网络访谈”,邀请有关税务法律专家就车船税法草案相关问题与公众互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亦表示,将与有关部门对社会公众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并将通过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反馈。

  顺应民意 二审稿大调整获肯定

  车船税法草案在广纳民意后,23日公布二审稿。降低排气量在2.0升及以下乘用车的税额,对2.0升以上至4.0升(含)的税额幅度做出微调。基于我国私家车多属1.6—2.0升的现状,此次调整可视为顺应民意之举——近10万条意见中,建议对草案进行修改、降低税负的意见达到了54.6%。

  据《南方日报》报道,目前我国汽车消费者所承担的汽车税负水平仅次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按现行税制,消费者买一辆汽车,增值税、消费税再加上购置税,要缴纳的各种税超过3万元。而从国内汽车消费结构来看,1.6升以下排量经济型轿车销量占国产轿车销量60%以上,这说明国内汽车消费的主体是工薪阶层。现行汽车税收制度下,其负担显然过重。

  二审稿大调整得到各方好评。《新京报》评论文章认为,车船税法草案在审议过程中体现了对民意的尊重。立法者针对民意做出积极回应,进行了顺乎民意的修改,值得今后借鉴。

  《齐鲁晚报》认为,车船税法草案大调整是“开门立法”的胜利,更是“税收法定”的胜利。无论是增加税种还是对既有税种进行改革,都是国家大事,涉及民众切身利益,所以税收必须“法定”,而不应继续代之以“暂行条例”。车船税法一审草案被塞进太多“私货”,在全国人大常委会遭到众多委员的炮轰,充分证明了“税收法定”对于保证税法公正、维护民众权益的重要性。而二审草案大力纠偏,为“开门立法”和“税收法定”赢得了荣誉。

  《京华时报》则高度肯定车船税法设计过程中的透明姿态。认为关于车船税不同方向的意见表达,不论意见多么相左,对于车船税的完善都是补益。近10万条意见为不同利益诉求提供了发声平台,为车船税实现最大合理性奠定了基础。

  香港资深媒体人何亮亮表示,车船税法调整引起的讨论体现了中国立法的重要进步。车船税法草案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既包括专家和车主的意见,也包括社会各界的意见,更符合立法精神,也更公平的照顾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