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循环、抓集约,着力推进市域城镇化。山西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加快期、关键期,要准确把握城镇化演进规律,以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三规合一”为引领,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始终,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实现区域经济集约、高效、协调发展。构筑城镇组群间循环共生网络。山西将以组群发展的理念,以太原都市圈为核心、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节点、以大县城为重点,形成以“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的城镇空间布局。着力促进中心城市、城镇群、经济圈的良性互促互动,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循环。各组群要将自身纳入全域循环体系,以提高社会总效率为导向,以资源禀赋、产业发展优势为基础,以合理布局区域内企业、园区为承载,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增强产业关联度,形成区域大循环局面,推进城镇化走集约之路。统筹建设循环经济基础设施。着眼功能的集聚和完善,统筹城乡之间、城镇之间基础设施建设,如中水回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集中供热、供气等,降低建设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加快建设立体交通网络,构建高速公路“一小时通达”城市圈,形成有机融合的交通圈、旅游圈、经济圈、生态圈。建立健全静脉产业一体化发展体系。“静脉产业”的实质是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对城市废弃物进行再生循环利用,实现“城市矿产”变废为宝。要以废旧物资回收为重点,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培育壮大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企业。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在理顺管理体制、规范市场秩序的前提下,建立面向城镇组群的开放式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实现静脉产业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发展。
全循环、抓绿色,着力推进城乡生态化。树立循环经济就是“绿色经济”的理念,加快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突出节能减排、生态治理、绿色创建等重点任务。着力推进节能减排。认清节能减排是循环经济的核心,严把循环经济准入门槛,防止高污染企业扩张,所有新建和改扩建燃煤机组必须同步建设脱硫脱硝设施,大力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强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工作,坚决关闭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开发推广工农业节水技术。完善土地管理使用制度,探索推广节地发展、错位发展、集约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着力推进生态治理。立足自身生态特点,以矿山生态修复、沉陷区治理为基础,实现废弃矿区土地复垦再利用。持之以恒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继续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和汾河流域、太原西山地区等重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推进绿色创建。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广植循环经济理念,传播循环经济思想,培养循环经济意识。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绿色社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等创建活动,倡导生态生产和绿色消费,使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循环之树常青。
三、构建发展循环经济的体制机制和良好氛围
小循环、企业兴,中循环、区域兴,大循环、全省兴。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要着力强化规划引导、园区承载、项目带动、政策创新和科技进步,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规划引导是前提。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要科学编制实施循环经济规划,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在转型跨越发展的全领域、各方面,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落实到重大产业耦合延链上,落实到区域发展重大布局上,落实到节能减排降耗和生态建设上,落实到静脉产业和动脉产业互补发展上,在全社会形成企业间小循环、行业间中循环和生产、流通、消费间大循环的发展格局。
项目带动是核心。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先进的理念和模式,关键是要有项目来承载、来落实。坚持将循环经济作为项目建设的第一道门槛,不上不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传统产业项目,对体现“全循环、抓高端、多联产”理念的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项目大开“绿灯”,建立循环经济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实行“一对一”的全方位服务模式。建立健全专项目标考核奖惩和淘汰机制,切实抓好协调、引导、调控和考核工作,确保重点循环经济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园区承载是重点。加快推进“园区循环化、循环扩大化”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建设一批重点循环经济园区,通过产业聚集、产业耦合、产业链延伸,在园区企业之间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实现能量、物质的合理、高效转换。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对工业园区进行规划、建设和改造,提出进园企业的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等综合控制要求。依托园区核心企业的强大辐射作用和明确的功能,吸引企业填补空缺生态位置,使园区内各企业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价值流的传递和交换,达到信息共享和基础设施共享,降低企业的物耗、能耗和产品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科技进步是动力。树立“资源有限、创造无限”理念,充分发挥大型企业集团的资源优势、资本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把技术链、产品链、资本链、利益链统一起来,构建循环经济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体系。围绕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组织开发、引进和推广减量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优化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向资源转化的技术前沿进军,努力突破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并在重点市县、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组织一批示范工程,加快循环经济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体制创新是保障。按照“循环经济出题目、体制创新做文章”的思路,扎实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大胆先行先试,在体制机制创新和重大政策突破上多思量、多谋划、多探索。完善自然资源市场价格形成机制,逐步理顺资源型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理顺采煤采气以及煤炭和伴生资源矿权分置的管理体制,加快推进采煤采气一体化步伐。制定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和收费政策,调整水、热、电、天然气等价格政策。完善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研究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处理收费制度。拓展和延伸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完善企业生态恢复、破坏修复责任制度。
袁纯清 (作者为中共山西省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