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保护”过度 印度遭美欧日围堵

2011年03月08日 14:02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印度对本土电信设备的“过度”保护,引发美、欧、日等的不满。在最近一次的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委员会会议上,美、欧、日对印度援引WTO安全例外条款限制国外电信产品和服务的做法提出质疑。受访专家认为,以安全为名限制国外电信产品,理亏的印度有可能输掉官司。但即便碰壁,印度仍然难以在短时期内克服贸易保护的顽疾。

  近来在多边场合“风生水起”的印度还是碰了钉子,祸起印度对本土电信设备的“过度”保护。

  最新消息显示,在最近一次WTO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委员会会议上,美、欧、日对印度援引WTO安全例外条款限制国外电信产品和服务的做法提出质疑。美国对其中有关源代码第三方托管、转让技术的强制性规定尤为关注。日本认为印度要求国外公司向本地公司转移技术违反了国民待遇原则。美、欧、日均要求印度向WTO通报该措施,并允许WTO成员提出评论意见。

  其实,在频繁利用“保护主义”措施国家的榜单上,印度一直名列前茅,此番美、欧、日联手反制与围堵更突显该国在市场化进程以及产业升级路上的阵阵隐痛。受访专家认为,以安全为名限制国外电信产品,理亏的印度有可能输掉官司,而中国不妨从美、欧、日国家的联手反制、维权中获得启发。但即便碰壁,印度仍然难以在短时期内克服体制缺陷的“顽疾”,来自该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新形态”仍然令人防不胜防。

  美欧日做法中国值得借鉴

  “印度的IT产业虽然越发具有国际竞争力,但硬件差距仍然较大。这是该国以‘安全’为名将美、欧、日的合作者拒之门外的原因。”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印度很有可能输掉这场官司。

  对于美、欧、日的指责,印度回应时表示,相关措施援引了WTO安全例外条款的有关规定。

  对于印度有些“认死理”的态度,屠新泉认为,贸易保护传统深厚的印度仍有可能在执行WTO的最终决议方面打折扣。

  这使人不禁联想到,不久前,美国正是以“安全”为名,将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公司拒之千里。尽管华为针对美国政府对自身的4点误解和质疑逐条地进行了阐释,但美国依旧不买账。印度有关市场对中国企业的严厉态度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印度《经济时报》曾报道说,印度情报部门列出了26家海外电信设备供应商“黑名单”,其中就包括联想、华为、中兴通讯等25家中国公司。虽然事后传出了“部分解禁”的消息,但一些业内人士仍表示谨慎乐观。

  对于中国而言,美、欧、日国家联手维权正是一个可以借鉴、甚至搭便车的契机。屠新泉认为,“中国方面也应为助推企业‘走出去’作出更切实的努力,到WTO讨公道。”

  印度贸易保护防不胜防

  除了美、欧、日,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对“小气”的印度的“强烈”不满。

  据《阿拉伯新闻》日前报道,沙特商工部顾问、迪拜海湾石化和化工协会秘书长等阿拉伯国家工商界人士日前联合对印度向从沙特进口的聚丙烯征收反倾销税的决定表示不满,认为这一决定并不公正,印方应尽快予以解决。

  来自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的数据同样显示,印度是对华发起贸易保护措施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从化工、轻纺到机电设备,从提高关税、设置壁垒到双反调查,印度的保护主义不仅数量升级,花样也在翻新。

  但印度方面对来自各方的批评与质疑似乎并不十分挂心。《阿拉伯新闻》不乏怨气地报道说,印度大使低估此问题的严重性并称:“印方作出的决定符合WTO规则;这只不过是一件小事。”

  一直以来,印度都是最擅长贸易保护的国家之一。商务部研究院亚非研究部副主任王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一方面,制造业仍然是印度提振就业、增强实力的关键,但竞争力仍显有限,由此催生了“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大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印度搭了便车。

  印度在1995年WTO成立之初就成为会员国,但自身体制的局限性令其难以在“自由”与“开放”两个方面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屠新泉认为,虽然是民主国家,但印度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较短,难免在一些领域仍存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子,贸易保护主义自然屡见不鲜。伴随加入各种多边一体化经济组织以及关税的降低,印度未来可能使用更多的“双反“筹码。

  虽然印度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防不胜防,但受访专家也指出,印度在促进乌拉圭回合与降低关税方面曾作出努力并有所成效,“这一点不应被忽视。”

  作者:□ 本报记者 孙楠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