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两会代表委员期盼:宗庆后建议5千以下不收个税

2011年03月08日 16:28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将在今年两会确定。面对各种形式的变化,中国如何发展,举世瞩目。

  虽然过去五年中国发展成绩卓著,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专家说: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制约发展的问题依然突出。

  老百姓说:房子太贵了。上学太贵了。看病太贵了。大蒜太贵了……什么都太贵了。

  下一个五年,中国将如何攻坚克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为13亿人民谋取更多福祉?

  两会开幕,代表、委员聚首北京,为谋划崭新的“十二五”建言献策。

  经济转型

  全国政协委员、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

  用GNP考核地方政府

  经济转型之际,如何更加客观有效地评价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我建议通过中央对地方政府以考核GNP(国民生产总值)取代考核GDP,把经济从增量发展型逐步过渡到优质发展型。GNP=GDP+来自国外和其他地区的要素收入净额。而GDP仅仅代表“国内(或本地区的)生产总值”,不一定都属于当地政府和百姓。现在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已多达28万多家,资产总值超过2万亿美元。以GNP为考核指标,就是要侧重于提高本地区的实际国民收益。我们可以在局部地区试点,引入该指标进行考核计算,这样才能够体现地方经济对于中央的总体贡献度,也会从另一方面减缓单纯依靠土地资源和能源消耗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

  经济增长不能单靠房地产

  应该改变整个经济结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房地产的局面。现在有一些城市,一些地方,GDP中有50%、60%是来自于房地产,这种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是一种不好的经济结构,我们要改变这种过度依赖,就要培植新的增长极,比如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等。经济增长不能靠房地产单一支撑,应该从单一支撑变为多元支撑,特别是新的增长点的培植,地方政府的财政更多来自于其他的新的增长点,才能改变这种过度依赖。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德州市市委书记吴翠云:

  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近年来,国家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批准设立了许多能起示范引领作用的产业基地。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基地建设和作用的发挥。由于用地指标受限,许多项目不能落地,且战略性新兴产业起点高、风险大、资金投入大、产业基础设施配套标准高,单靠地方投入难度很大。此外,国家对授予的“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更侧重于品牌影响力,而与基地相配套的发展规划、扶持、考核等相关政策不明确。建议在土地供给上,国家可对进入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企业项目用地实行“点供”或用地指标计划单列。建立专项资金对基地内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大力扶持。在政策扶持上,允许基地内企业享受国家高新区有关税收、人才、科技开发等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行长周逢民:

  金融监管应选择统一综合模式

  为更好地维护国家金融稳定与安全,适应金融业跨机构、跨市场、跨国界交叉经营的现实存在和未来趋势,实施统一、综合的监管模式将是必然选择。一是完善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赋予中央银行对具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权。同时,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加快建立早期预警体系、金融稳定指标体系,在宏观审慎分析基础上进行压力测试。二是建立恰当的逆周期机制,防止金融失衡的扩大和系统性风险的不断增加。三是明确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权,抓紧制定跨行业跨市场的交叉性金融业务的标准和规范。要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四是进一步完善人民银行与三家监管机构、财政部、发改委等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

  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

  加大社保力度促消费

  长期以来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让老百姓不得不加大储蓄力度,依靠自身收入来应对失业、养老等各种社会保障问题,并不得不减少减缓消费,甚至不消费。国民收入、支出和储蓄之间一直难以寻求到一种动态平衡。“十二五”期间,国家有必要采取减税、退税等措施,推动制定国民收入常态增长计划,提高国民的可支配收入,企业和社会也要逐渐提高人力资源的消费成本。同时,强化对各种社会长效保障体系的投入、建设和完善,从而减轻乃至解除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为扩大消费提供基础和前提,从而促进消费观念转变和消费模式升级转型,让国民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