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幸福,不是状态,是感受。也有人说,幸福是满足度与欲望之比。
总之,幸福和一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并非正相关。
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人均GDP不足700美元的不丹,却成为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地方;也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积累了巨大财富,GDP跃居全球第二,但国民的幸福感反倒先升后降。
如果将幸福感看做人们对生活满意度的主观感受,那么测算幸福指数的评价指标就必然具体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诸如就业、收入、社会保障以及医疗、教育、居住环境等,同时也应当包含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与前些年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去年我国人均年收入突破4000美元,已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与此同时,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食品种类极大丰富,食品安全却成为国人心中的梦魇;汽车快速走进家庭,城市道路拥堵却如影相随;楼房越盖越多,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找不到安身之处……此外,“看病难”、“择校费”、“养老金双轨制”、“就业歧视”、“同工不同酬”等等社会弊端,都在极大侵蚀着人们的幸福感。
今年“两会”前,由人民网推出的大型网络民意调查中,十大最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前五位分别是:社会保障、司法公正、反腐倡廉、个人收入和房价调控。无独有偶,新华网、新浪网等联合组织的“两会调查”结果也同样显示,保障住房、收入分配、稳定物价、惩治腐败和就业公平等民生话题,最为网民所关心。这表明,当前广大民众对幸福的诉求集中体现在“保障”和“公平”两大关键点上。
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因为随着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人们需求层次也在日益提升。不管是住房、养老问题,还是就业、医疗问题,都反映出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给人们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带来的巨大影响,正日益危及到每个人的心理安全感,从而表现为人们对社会生活保障需求的增强。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对未来生活的稳定预期,强烈地影响着当下的幸福感。
与社会保障缺失相比更为严峻的现实是,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加速,各个领域体制改革日益全面触及深层利益,导致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尤其是贫富差距凸显。孔子有言:“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令百姓忧虑害怕的,不光是个人财富的不均等,更包括创造财富的机会不均等和社会财富分配的权利不均等。
当今中国,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已高达0.5,远超0.4的国际警戒线。而收入分配不公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为此,“十二五”规划草案提出,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民生”与“幸福”越来越多地被各级政府官员所提及,弱化GDP指标、提升幸福指数正在成为政府政策目标,当前迫切需要做的是,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同时,创造人人机会均等的公平社会制度,让公平正义的光辉点亮人们的幸福生活。谢利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