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地方政府纷纷放下GDP"大棒"

2011年03月10日 20:24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观察家指出:让人民生活更幸福,关键的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公正规范的行政行为,完善平等的公共服务,对人们幸福感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人们在社会生活当中感到自己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感到机会不平等,甚至常常遇到权力滥用的情况,那么收入提高带来的幸福感,会因尊严、机会受损而被冲淡或抵消。所以说把“幸福”落在实处才是关键。

  今年的全国两会正在举行,而各地“十二五”规划也已相继出炉,“幸福”似乎成了规划中的主要名词。北京提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东在规划中就提出:“建设幸福广东”,重庆宣示要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看来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让百姓共享更多发展成果,已成为各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共识。

  GDP崇拜阻碍经济转型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简写,曾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起过重大作用。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成功地实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在GDP总量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但是,以GDP作为衡量经济状况标准的负面因素也正在日益凸显,例如:在社会发展进程中,GDP只反映“量”,不反映“质”,更不反映经济增长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这一“代价”等,诸如此类的弊端逐渐显现。因此,近来有许多国家开始采用新指标来衡量社会总体运行状态。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GDP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下一些地方盲目追求GDP,进而形成了“GDP崇拜”症,热衷于基础设施、经济项目的大投入、大建设,甚至不惜牺牲环境保护、民生福祉为GDP让路。只有能拉动GDP的工作才干,只有能增长GDP的项目才上,而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沉下身来,做一些无关数据却关乎民生的事情,以至于在经济繁荣的表象下,老百姓并未得到多少真正的实惠。

  关于对GDP局限性的认识,外国有经典的“交换母亲”的故事。说的是,如果有两个母亲各自在家照看孩子,则不会生产GDP;如果她们交换看孩子,每个母亲向对方付费,则会增加GDP,但是孩子却因为非母亲照看而增加痛苦。在GDP大棒的指挥下,一些干部难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只是在国外,在国内GDP这两年的名声也实在不怎么好,以至于有网友调侃说,政府今天盖了一座楼,花费900万元,明天又把这座楼拆掉了,花费了100万元,结果国家和百姓什么也没有得到,但政府的GDP数字却增加了1000万。这样的GDP,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统计数据,更是一个政治名词,在很多时候甚至直接决定着一个官员的仕途升迁,关系着一个领导的前途命运。这似乎和GDP产生的初衷大相径庭。

  金融专家董登新教授表示,GDP崇拜确实妨碍地方经济转型。他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大搞招商引资,上马项目,大搞基建投资,圈地招商,这是传统GDP扩张模式的延续,务必会影响到地方经济转型的进程。

  不能再用GDP考核地方政绩

  事实上,被广为推崇的GDP完全是中国的特殊国情所致。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干部管理体制。主政一方的干部,起码在乡镇以上的级别都实行任命制。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以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为每一届政府的工作重心,自然也是各级领导干部主要工作任务。所谓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用什么衡量?经济指标中最有权威的无非就是数字,增长的数字、积累的数字,就是GDP。GDP也确实能够说明许多问题甚至主要问题。这些主流的评价机制和主流意识,极强地影响着社会舆论、社会观念。再经过媒体传播,GDP的神话就出现了。社会的话语系统,互相传递、互相复制、互为前提、互为因果,GDP覆盖了中国的主流社会。评价体系也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利益机制和利益诉求,这无疑使中国式GDP的缺陷中,又增加了只顾任期内的增长而不顾长期发展;只顾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不顾周边的经济发展;只顾投资规模,而不顾经济效益;只顾地区富裕,而不顾百姓收入分配和差距;只顾发展,而不顾环境等弊端。

  罗马俱乐部创始人奥雷利奥指出,任何发展和进步,如果不同时导致道德、政治、社会和人的行为的进步,就无价值可言。最重要的是要明白,经济发展的目标不是简单的GDP的增加,而是要使更多人对生活感到满意。

  然而,在唯GDP论之下,很多地方政府把GDP作为经济发展的唯一考核指标,确实带来了很多问题。应该明确,经济增长的本质或最终目的并不在于生产的规模到底是多少,而是在于是否能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经济福利的需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李伟说,根据以往实践,各地GDP的实际增速总是高于预期目标较多,更值得关注的是,明年是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换届年。对此,需要切实改变对GDP与经济繁荣程度关系的认识,深刻认识“GDP崇拜”误导而造成的社会危害。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史蒂格雷茨(JosephStiglitz)就警告过人们,要远离对GDP的迷信,因为GDP有很多局限,我们的社会还有很多GDP不能包括的方面。

  事实也证明,GDP崇拜既是官员政绩的枷锁,也是地方发展的枷锁,卸掉了这个枷锁,一个地区才能实现持续发展,卸掉了这个枷锁,各级官员才能实现从为GDP服务到为民众服务的转变。

  “幸福”要落在实处

  近日,“长三角集体调低GDP增速”的消息,引起关注。事实上,与“十一五”预期增速或实际增速相比,计划“十二五”期间,调低GDP增速的省份,远不止浙江、上海、江苏等长三角经济发达省市。华北地区,北京市“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长目标为8%,比“十一五”规划目标低1个百分点;河北省按新的规划,未来5年年均增长8.5%左右,而过去5年年均增长11.7%。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也有省份减速。“十二五”期间,内蒙古计划GDP年均增长12%,虽然依旧很高,却远低于过去5年的年均增长17.6%;“十一五”时期,广西年均增长13.7%,“十二五”规划中,降为年均增长10%……随着各省份两会陆续结束,数据显示,与“十一五”规划比,大部分省区市调低了2011年及未来5年GDP增速。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分析说,从世界经济史来看,没有一个国家在持续高速增长30年后,增长速率不往下调整的几乎没有。所以,有人说万有引力在中国是不管用的,是不对的。大家在编制规划的时候应该去想潜在增长率到底有多大,去考虑外部的资源和环境的约束性。

  不止文章开头提到的广东,建设“幸福山东”同样成为“十二五”时期山东省的主要目标之一。日前,“幸福武汉”、“幸福沈阳”“幸福武汉”、“幸福重庆”等广泛见诸媒体,引起关注。

  观察家们指出:让人民生活更幸福,关键的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公正规范的行政行为,完善平等的公共服务,对人们幸福感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人们在社会生活当中感到自己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感到机会不平等,甚至常常遇到权力滥用的情况,那么收入提高带来的幸福感,会因尊严、机会受损而被冲淡或抵消。所以说把“幸福”落在实处才是关键。

  温家宝总理近日在与网民互动时深有感触地说,“网友同志,物价上涨问题刺痛了我的心”、“政府有信心有能力平抑物价,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总理的话语,让老百姓受到了鼓舞,看到了幸福的方向。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要让“幸福像花儿一样”在广东盛开,各级党委、政府要为“花儿”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要提供充足的阳光、肥沃的土壤、清新的空气;全体社会成员也要积极参与,为“花儿”除草、浇水、松土、施肥。青海省委书记强卫说,让百姓笑出“幸福之美”。上海市长韩正说,如果政策的制订者不能感同身受大家的紧迫感和渴求,不去解决他们“蜗居”、“房奴”的现实,我们这座城市就没有吸引力,也就没有未来。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短缺问题的有效解决亟须政府转型,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推进基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国民幸福感。”民建中央预测,这将是2011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最广泛讨论的议题。

  显然,“幸福”已经在这个春天悄悄的来临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赵婕】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