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大学生就业
政策支持,引导更多人走向基层
“大学生就业形势总体情况比较好。近几年的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70%至75%之间,年底就业率基本上能够达到90%以上。”虽然承认就业压力总量过大,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日前透露,每年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约600万大学毕业生,真正存在就业困难的人群,占一至三成。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也体现了“平等就业”、“充分就业”的理念,确定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包括职业培训、创业培训,推进劳动权益的平等,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措施可以实现劳动者的自由流动,降低一些垄断行业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更畅通。
“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加快转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这有利于拓展高素质劳动者的就业空间。
国家还将采取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到城乡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尹蔚民举例说,现有的“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教师特岗”计划和“西部志愿者”计划等4个国家大学生下基层项目,每年可吸纳约20万人就业。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教授认为,鼓励学生离开生活成本高、工作难找的“北上广”,到有人才需求的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去,也有待于地方政府、高校的引导。
新生代农民工
需要的不只是收入,还要有发展空间
今年我国将有800万左右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
近年来,每逢春节后,许多地方就会出现“招工难”、“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现象。这说明,虽然劳动力市场总体上仍是供大于求,但就业领域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出现的“用工荒”,最缺乏的是一线操作工,尤其是熟练的技术工人。
“中国70%的劳动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虽然经济转型、发展高端先进制造业是未来的长期战略,但我们仍然需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低端制造业。”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工商联副主席沈雯这样说。
大力强化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对新成长劳动力普遍实行劳动预备制培训,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鼓励企业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培训,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措施。
农民工出身的全国人大代表朱雪芹在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调研中发现,年轻的农民工不再只追求工资待遇,更关注工作环境、自身发展空间等。她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是未来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巨大人力资源,政府要有效加强对农民工,特别是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成为技术性和技能型人才。同时可在廉租房政策、保障性住房政策、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倾向于有技能的产业工人,帮助他们稳定就业,尽快融入城市。
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教授蔡建国表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最富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有统计显示,新增就业中80%由这些企业承担。因此,应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停产、破产、裁员、失业预警制度等。
就业服务公益化
打造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和社保体系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健全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就业信息全国联网,着力推进基本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均等化。依照规划,各地的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就业训练机构等,必将有更先进的基础设施,进一步走向规范,畅通信息,也更加凸显公益服务功能。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杨亚达认为,应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公益化”,对城乡所有劳动者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特别是对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援助。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近年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已越来越显示出专业化、社会化和制度化的趋向。
越来越多的激励创业政策和体系,为带动就业开辟了空间。上海杨浦区区长金兴明代表介绍说,近年来,上海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高校合作,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努力为创业者搭建平台,取得了积极成效。推进创业带动就业,需要政府主动作为,更要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氛围。
社会保障体系,也是解决就业结构性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说,大学生之所以热衷考公务员,主要是因为饭碗稳定,劳动关系比较规范,养老、医疗、住房及职业福利等都有相应的保障。而去农村、到民营企业工作或个人创业,就缺乏生活安全保障。“从这个角度讲,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步伐应该加快,它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空间扩展的基础性工程。”(记者姜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