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即将闭幕,“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经过会议的审查,将成为正式纲要。这意味着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有清晰的“路线图”。
在经济发展、科技教育、资源环境、人民生活四大类24项指标中,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各占12项。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新增9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非化石能源比重、二氧化碳减排、保障性住房4个约束性指标,都是关乎人民生活、科技教育和资源环境类的指标,属于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这充分显示了规划制定的科学合理性,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
两会结束之际,本版锁定这些指标,邀请代表委员畅谈指标如何实现。
从发展指标看趋势
最重要的还是强调“好”字当头
“4大类24项指标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经济发展指标全部是预期性指标。”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委员分析认为,经济发展看似没约束,实际上受到更大更多的约束。约束来自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来自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来自对科技创新驱动力的依赖。表明“十二五”的经济发展更重质量和结构优化,而不再一味追求快,要“好”字当头。
“指标揭示出把改善民生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出发点、落脚点,让民生的持续改善反过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深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功成认为。
云南省丽江市委书记王君正代表说:“在资源环境的8个指标中,有7个是约束性指标。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被提到了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更加强调经济发展质量。这表明,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决心更加坚定。”
代表委员们指出,在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指标内,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两个细类指标,其中最难完成的是氮氧化物,因为它不仅来自工业企业和燃煤的排放,还来自机动车的排放。该指标直接涉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纲要草案将它设定为约束指标,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人为本的核心,让人为之振奋。
对比“十一五”,“十二五”还对一些指标进行了拆解,增加了相应指标的范围,提高了执行要求。比如,“十一五”所提的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标,在“十二五”中变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两个指标,并新增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约束性指标,对教育的要求更高。同样,“十一五”中的森林覆盖率拆成了“十二五”中的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更加突出了森林在保护生态、应对气候变化、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的综合作用。
中国科协副主席齐让委员说:“在‘十一五’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没完成的情况下,‘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没有回避问题,继续提出明确要求,说明国家对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坚定。”
齐让说,在“科技教育”这一大类指标中,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是新增加指标,它既反映科技实力,也反映了一种导向,即科研人员不能眼睛只盯着写论文、发论文,要有更多新型实用专利的发明创造,让我们这个人口大国也成为发明创造的大国。他同时建议,“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在强调发明专利数量的同时,还应该强调质量。因为专利的质量涉及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的质量,两者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