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十二五"经济发展科学化 民生幸福是最终目标

2011年03月14日 11:0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日两国的GDP竞赛自去年开始成为公共话题。2月14日,在日本内阁府正式发布GDP数据后,中国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GDP达到39.8万亿元人民币(合约6.04万亿美元),超过日本2010年GDP的预估值5.4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

  这似乎是一个值得中国人兴奋的日子。因为这是自1968年日本超越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首次被超越。从世界经济格局以及政治格局来说,中国新晋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显示了中国力量的成长。

  然而事实上,中国绝大多数老百姓对此并没有深刻的体会和认同感。他们认为,中国GDP世界第二除了带来名次上的改变外,自身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感受。尤其是最近几年里,物价和房价的飞涨,导致公众普遍缺乏拥有感、幸福感。同时,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在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同时,更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

  中国GDP超过日本,日本财政官员说:“日本不会与中国竞争GDP排名,我们搞经济不是为了争排名,而是为了使日本国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或许这话有“酸葡萄”心理作用,但同时也说明:一个国家的GDP无论有多高,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使国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中国政府显然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两会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时表示,“十二五”规划中,我们确定的经济发展速度是7%。”

  百姓渴望与祖国共同富裕

  近年来,随着中国GDP的不断粗放式增长,国人的幸福感指数却无法与GDP同步提升。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近些年物价节节走高,房价持续高涨,环境状况恶化,资源过渡利用,贫富差距扩大等等,与此同时,百姓收入增长缓慢,看病难、上学难,城市拥堵严重等,无一不让中国百姓感到焦虑。

  客观来讲,虽然中国的GDP已经排名世界第二,但从人均GDP来看,中国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

  按照国际经济组织人均GDP的排序,中国排在100位以后。日本人均GDP为42431美元,中国人均GDP仅4412美元,前者是后者的9.62倍。

  世界银行2009年有一个数据,在21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的人均国民总收入排在第124位,日本排在第19位。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只相当于美国的1/20、日本的1/10,即使与同为“金砖四国”的巴西、俄罗斯等国相比,中国的人均GDP也相对落后。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巴西2009年的人均GDP为8121美元,俄罗斯2009年的人均GDP为8684美元。中国还是一个“穷国”的事实并没有改变。”

  有专家指出,要使国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单就经济方面,其实就是在追求高人均收入。一个国家的GDP再高,如果财富不掌握在老百姓手里,换句话说,可供老百姓支配的始终只占很小的一部分,那么再高的GDP,对国民来说也只是虚无缥缈的数字而已。

  而按照世界银行人均每天消费低于1.25美元的标准计算,中国的贫困人口总数超过2.5亿人,高居世界第二位。高房价、高物价、高学费、高医疗费、高失业率给百姓带来的压力前所未有。

  此外,现在的中国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相比,我国除国内生产总值一项数据之外,其他重要指标远低于日本同期水平。如日本厚生省《国民生活实态调查》显示,1968年日本基尼系数仅为0.349,这一数据显示日本在实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国民收入分配均等化已经实现了较高水平。

  而中国现在的社会状况是,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0.28上升至2009年的超过0.5以上。按国际通常标准认为,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4,就表明财富过度的紧中,社会处于“不稳定”状态。这一数据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而这种贫富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之势。

  数据显示,中国10%的富裕家庭拥有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而10%的最低收入家庭财产总额仅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由于财富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大部分中国人的人均GDP排名可能远在世界150名之后。

  “GDP健康增长非常重要,但如何让普通老百姓切实感受到GDP增长对于生活福祉的改善,更为重要,这才是增加GDP的根本目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认为,中国经济需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表示,分配制度改革将是“十二五”最难的攻坚战,涉及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关系,必须改变当前“GDP一大步,财政收入两大步,居民收入迈半步”的严重不同步状况,通过政府减税、企业让利,联手推进收入分配关系合理化。

  民众幸福感更具现实意义

  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老二的中国,百姓的幸福感全球第几呢?去年8月份全球知名调查机构——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显示,以丹麦为首的4个北欧国家,在“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和地区”排名中分列前4,依次为丹麦、芬兰、挪威、瑞典。中国大陆则位列125位,排在155个国家的倒数30名。与同为金砖四国的俄罗斯、巴西、印度相比也落在了后面。巴西排名12位、俄罗斯排名73位、印度排名115位,分别高出中国113位、52位和10位。在国民幸福指数比拼上,中国既比不过发达国家,连金砖四国的其他三个国家也比不过。

  有数据显示,民众收入与幸福感逐渐呈背离的趋势。1979年至2005年GDP的平均年增速为9.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6.0%和7.0%;但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04、2005、2006年中国城乡居民总体幸福感分别为3.79、3.73、3.64,呈下降趋势。

  另根据荷兰伊拉斯谟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的调查显示:1990年中国国民幸福指数6.64,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结论是“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现在的中国人没有10年前快乐了”。换言之,堆满了财富的社会不一定会幸福。甚至,国民对经济成果的判断中透露出不同程度的危机感。

  哪些因素影响幸福感?人民网的调查显示,对影响幸福的因素,分别有超过三成的网友选择了“经济状况、生活质量”和“权力规范、公共服务”,其中选择前者的比重略高。可见,规范权力运行已与增加经济收入一样影响着幸福感,政府依法行政,改善公务服务,消除影响幸福的负面因素,网友非常期待。

  34.4%的网友(3957票)认为“经济状况、生活质量”是影响幸福的首要因素。这说明,改善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是幸福感的基础条件。

  幸福永远是一个相对指标,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幸福理解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有31.4%的网友(3612票)认为“权力规范、公共服务”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说明政府对自身权力进行规范,让社会公平正义得到贯彻时,民众的幸福才能更加有保证。

  27.7%的网友(3194票)认为“社会保障、体面尊重”与生活幸福感关系最紧密。这说明,体面、有尊严、有保障的生活已成为衡量幸福的重要指标。

  GDP增长应兼顾民生幸福

  随着地方两会的闭幕,各地2011年的GDP增速目标也已明确。有数据显示,2011年,至少18个省级政府将本地GDP年度同比增速定位在10%以上。其中,内蒙古、贵州等地预计达到13%,重庆则预计高达13.5%。纵观“十二五”期间的整体增速,虽然不少省份较“十一五”期间增速规划目标有所调低,但绝对增速仍高位运行。广西、福建、山西、黑龙江等近十个省区的“十二五”规划草案显示,未来五年GDP总规模预计将翻番。

  据统计,在已经公布的24个省市自治区中,GDP增速目标高于10%的有20个,低于10%的仅有4个。部分省市制定的GDP增速目标较高,表明GDP冲动依然存在。毕竟,GDP增长与政绩挂钩。

  广州市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认为,要重视民生问题,需要改变现在的考核方式。“GDP增长多少不重要,多做一点民生实事,应该作为衡量政府是不是好的政府的主要指标。”他主张,不要把GDP的增长值作为一个地方的最主要指标。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粗放式增长——高投入低产出,无论投资还是消费都存在巨大浪费。多年以来,中国的GDP以两位数持续增长,但单论单位GDP的能源消耗,中国是日本的15倍,是美国的8.7倍。这意味着单单的GDP高增长,只会使中国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2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局长马建堂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中国的经济规模达到世界第二,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提高,一方面要看到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也要冷静地看到,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还有很多重大的经济结构需要优化。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水和资源还比较高,在经济发展的质量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值得关注的是,在地方两会上和各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幸福已经成为关键词和高频词。最近各地相继召开的两会、纷纷投出“幸福”信号,构建幸福城市、提高国民幸福指数被各地列为主要奋斗目标。

  今年,包括长江三角洲地区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在内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主动调低了“十二五”期间的GDP增长目标。这些地区的一个共识是,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让更广大的群众民生不断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从而共享科学发展成果。

  北京提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广东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庆宣示要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

  部分城市的执政者已经意识到,让人民生活更幸福,首要的是要促进民富,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重要的是提高保障水平、让老百姓能安居乐业;关键的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这在各地的“十二五”规划中均有体现。

  当然,专家也指出,不应把幸福感与GDP的关系看成是对立的。能够关怀幸福,说明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上升了一个层次,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了,但这决不是要在GDP与幸福感之间做非此即彼的选择。(记者徐思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种卿】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