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宋鸿兵:黄金将成拯救人类的诺亚方舟

2011年03月15日 15:30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储蓄没有意义

  ●黄金白银价格将不断攀升

  若以成败论英雄,宋鸿兵在预测黄金白银的投资价值方面至少在最近几年是极其成功的。上周六晚,这位《货币战争》的作者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说:“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不再储蓄,转而购买黄金白银。”同时,他预言美元体系将崩溃,只有投资贵金属才是当今老百姓对抗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的理财之道。

  宋鸿兵简介

  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20世纪90年代初赴美留学,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学,获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硕士学位。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历史和世界金融史。曾在美国媒体游说公司、医疗业、电信业、信息安全、联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机构供职。近年来,作者曾担任美国最大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高级咨询顾问,主要从事房地产贷款自动审核系统设计、金融衍生工具的税务计算分析以及MBS(资产抵押债券)的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储蓄只会贬值

  羊城晚报:您在货币战争系列书中强调纸币将会大幅贬值。那么,您自己是如何投资的?您怎么看老百姓目前的财富在未来的变化?

  宋鸿兵:我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不再储蓄,而是将资金用于投资黄金和白银。因为在那时候我就发现,美国经济的根本问题在于负债率过高,负债增速远远超过了GDP增速,而能够持续繁荣的动力来自于向其他国家低成本负债以推动资产价值。这个模式的核心在于资产价格要无限上涨,但最终会面临自己的债务越来越高,造成资金流断裂。目前美国的国债为12万亿美元,加上地方债务和个人贷款,总负债达到44万亿美元,一年仅国债利息就有5000亿美元。随着债务利息刚性上涨,40年后,美国债务利息将达到586万亿美元的规模。按照美国GDP的平均增长率3%计算,40年之后美国GDP总量将不够偿还债务利息,美国只能靠印钞票来化解债务危机,这将导致美元崩溃。简单地说就是美元将来不值钱,而人民币是以美元为抵押的,必定也要受到美元大幅贬值的影响。假如你现在有1000万元人民币,如果你把这1000万元存在银行里,10年后可能只相当于现在的200万元;再过10年,可能只值几十万元;再过10年,可能只有几万元了,可见纸币贬值的速度有多快。

  黄金白银还要涨

  羊城晚报:您建议理财要关注黄金、白银,而这几年刚好也是黄金价格不断上升的时段,有专家因此判断,黄金价格已经接近顶峰,很可能会跌入低谷。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对于黄金白银的未来趋势,您又如何判断?

  宋鸿兵:我不认为黄金白银的价格目前已经到达顶峰,我认为还会不断向上攀升。美国要偿还债务,唯一的办法就是印钞票,如果在这两年之内大规模印钞票,就会导致美元大幅度贬值失控,贵金属将疯狂上涨。我认为,黄金这样的天然货币将成为拯救人类的诺亚方舟,黄金作为临时货币将被大量增持。我的美国朋友刚给我发来短信,3月4日,美国犹他州通过州法案,承认财政部所发行的金银币为合法流通货币,可以用来支付税收、公私债务,市场自愿选择接受金银支付或美元支付。该法案于11日在州参议院投票通过了。犹他州由此成为美国废除黄金货币化近40年后第一个允许金银币自由流通的州。而除犹他州外,另有12个州也在考虑金银货币化的法案。我相信未来10年,黄金不是涨一倍两倍,而是涨若干倍的趋势。

  现在白银比黄金稀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年来白银被大批量地运用于新兴能源等方面,包括新能源、手机、液晶、电池等产品,都存在对白银的需求。按照现有消耗速度,未来10年内,现存白银将会用之殆尽,地下已经探明出的储量也很快会被开采完。届时,越来越多的人将会通过收购白银来补充市场空缺。

  首选熊猫金币

  羊城晚报:您认为黄金白银的具体投资方式应该如何选取?

  宋鸿兵:我认为首选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熊猫金币,这是国家法定的货币,流通性好。其次,就是投资银条。我认为,白银很可能是我们这辈子最大的投资机会,黄金与白银曾经的历史比价是1∶16,现在为1∶60。白银储备是黄金的五分之一,换句话说白银比黄金稀缺得多,然而价值却被低估了。在投资黄金和白银实物方面,我建议投资者要注意品牌,一些好品牌的贵金属投资金银条在回购渠道上将更加便利。再次是选择投资纸黄金和纸白银。最后是黄金、白银的(T+D)等具有更大风险的投资品种。当然,投资者一定要记住风险越大往往收益越大。

  另外,黄金作为保值增值的硬通货,适合全社会所有家庭投资,只是不同的人所投资的比例不同。黄金投资应该作为一种家庭资产的必须配备,关键是买入点要把握好。

  记者 孙晶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