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核危机酿全球市场恐慌 投资者抛售日本公司股票(3)

2011年03月16日 09:07 来源: 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本次大地震中,处于顶端的日本本土整车厂厂房和生产线并未伤筋动骨,但是下一层级供应商的损失将导致供应链的断裂,最终导致他们在本土和中国的生产放缓与中断。

  当务之急是拿出恢复和稳定汽车零部件的供应方案。但是,停电对精密产品的生产无疑是一场灾难。本田表示,要先配合节电要求,优先确保灾区的恢复工作。

  从长期看,应该推动日系企业国产化率节奏加速。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后用于救灾和重建的欧美进口车,让一位日本发明家看到了汽车工业的重要性,进而缔造了丰田汽车帝国。

  现在,日本汽车业如能迈过这道槛,或者又能为全球探索出一条浴火重生的新路。

  专家解析地震对日本经济影响

  暂无毁灭性打击

  灾后重建将扩大内需

  地震将会给日本经济带来什么影响?又将给世界经济带来什么影响?从长远来看会出现哪些效应?本报记者昨日专访了全国日本经济协会秘书长张季风。

  广州日报:在您看来,地震将会给日本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张季风: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肯定非常严重,但可能不是毁灭性的。严重性在于,日本整个东北地区的社会基础设施都被破坏,特别是出现核泄漏问题,这对当地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和当地一些半导体、元器件和芯片等厂家的冲击也非常大。

  说它不会是摧毁性的打击,是因为,这次发生大地震和海啸的地点是日本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如果将其与经济中心区相比,比如东京圈和大阪圈,影响相对小一些。整个东北六县的GDP大约占全国GDP的8%左右。

  但是,如果核泄漏出现更大的问题,后果就不堪设想,那恐怕就真的是毁灭性的。

  广州日报:地震可能会从哪几方面对日本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张季风:这是多方面的,比如对产业的打击,由于东北地区的零部件生产厂和半导体元器件芯片的生产厂,不能够在短期内得到恢复,全国的产业链条就会出现断裂。再加上如果核泄漏的问题不能解决,那电力短缺将会影响日本整体经济发展,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任何一个经济环节都离不开电,一旦电力不足,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广州日报:除此以外,日本地震以后会不会产生什么更重要或者更深远的影响?

  张季风:这个影响就是重建开始以后,政府公共事业的投资扩大肯定势在必行。现在日本财政的负担在发达国家中已经是比较糟糕的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长期债务余额已经占到GDP的近200%,现在要再往里投钱,再去增发国债,财政负担就越来越重。

  广州日报:您觉得灾后重建对日本的经济支持力度能有多大?

  张季风:具体的数字是很难讲的,这个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幅度肯定是很大的。当初发生阪神大地震以后,按照当时的统计数据,1995年日本GDP的增长率是3.3%,1996年是3.6%,应该是20年来比较高的增长。

  灾后重建需求的扩大,拉动日本经济的增长率。这次大地震也会有同样的效果。

  日本地震影响深圳电子相关产业链

  电子核心元件涨价两成

  日本地震导致东北部工业区遭受重创,该地区汽车电子、核电、半导体等电子核心部件全球供应量急剧减少。作为液晶屏、汽车电子、半导体等众多高新产品制造产地的深圳是否受到了影响?记者昨日采访了相关企业和行业协会了解到,深圳相关产业链已受到影响,比如电子元件的单价也已经上涨22%。

  由于大地震的影响,日本受灾区众多半导体、液晶面板配套组件、数码产品生产厂纷纷关闭。索尼关闭了6家工厂;佳能8家工厂停产;尼康顶级机身生产厂受灾;松下选择暂时停产;东芝也关闭了位于岩手县的微控制器工厂。

  深圳南山区掌网立体公司新闻发言人赵鹏昨日对记者表示,“日本把控着国际上流通的绝大部分电子消费类产品核心元器件。采购日本元件都有一个周期,我们在地震前1个月向索尼方下了订单,不会影响我们产品五六月份的面世,但日后要继续生产将出现问题。”

  位于深圳的TCL集团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生产设备采购自日本,该生产线也受地震影响,导致设备供应生变。

  对于日本地震后,中国企业出现了进口替代机会的说法,业内人士表示,大部分中国企业对于该市场空缺是“看得着摸不着”。“日本高精尖的电子元件,连韩国甚至美国都无法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替代品,我们暂时还谈不上有机会。”

    作者: 方利平 纪晨璐 薛松 刘俊 赵琳琳 阮元元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